1931年北平的《晨报》_七刊出这样一段文字“文秀入宫后,与溥仪情意不投,迄今八九年,……而一般阉臣婢仆见其失宠,竟从而虐待,种种苦恼,无从摆脱。于是,文秀一纸诉状将溥仪告到了天津地方法院,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私下调解离婚”。材料从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
①人们婚姻观念发生一定变化
②人们民主法治意识增强
③妇女获得彻底解放
④近代社会出现用法律手段调节婚姻关系的新气象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 下列史实能证明毛泽东这一观点的有
①淞沪会战 ②台儿庄战役 ③百团大战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③④ |
诗联网2009年7月14日发布的一首中写道:“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A.中共成立 | B.国共合作 | C.抗战胜利 | D.遵义会议 |
图是邓小平为八七会议会址的题字,他亲身经历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这次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A.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召开的 |
B.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
C.标志着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开始 |
D.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
毛泽东在《七律·到韶山》(一九五九年六月)中说到:“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他离开韶山的这一年
A.中共三大明确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
B.大革命失败,中共发动了秋收起义 |
C.红军成功进行了三次反围剿斗争 |
D.中共开始长征,实现了战略转移 |
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 B.南昌起义 | C.北伐战争 | D.抗日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