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西方先哲亚里士多德给后人留下了这一名言。下列各项中,能充分体现他是这一名言的忠实践行者的是
A.与柏拉图就哲学问题展开辩论 | B.担任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 |
C.创立阿卡德米学院 | D.提出中庸之道 |
有材料这样表述:“(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
A.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
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 |
C.李沆是个节俭宰相 |
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 |
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主要原因在于秦与西周的
A.国力差异 | B.制度差异 | C.观念差异 | D.时代差异 |
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现象说明
A.秦朝官僚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 |
B.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
C.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
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
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
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上述言论
A.没有正确指出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 |
B.指出均田制被破坏是必然的 |
C.客观地说明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 |
D.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