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是专门用于农民居住的农村用地。在城乡转型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人走屋空”的现象,新建住房不断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下图为城乡结合部典型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模式图,其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全村、村中心及村周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到M点时,村中心住人宅基地面积减少趋势开始逆转 |
B.到N点时,村中心和村周边住人宅基地的变化趋势相同 |
C.到P点时,全村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
D.到R点时,全村宅基地的废弃和闲置最为严重 |
P—T时间段内,导致全村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的持续推进 | B.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
C.农村宅基地面积减少 | D.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
读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图,完成19-21题: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 B.台风 |
C.洪涝 | D.寒潮 |
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7、8月 | B.甲——3、4、5月 |
C.乙——5、6月 | D.乙——12、1、2月 |
图中丙区域此类灾害出现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水集中,多暴雨 |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
C.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 D.气温高,蒸发量大 |
根据下列所给出的有关事件,回答16-18题:
①无人区的火山喷发 ②2003年的SARS病毒流行
③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 ④某村庄遭遇暴雪以上给出的四个事件中,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四个事件中是由自然与人类活动叠加造成的是()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关于这四个事件的对应分类正确的是()
A.①按成因属地质灾害 | B.②按成因属人为诱发灾害 |
C.③按承灾体性质属城市灾害 | D.④表现特征是过渡型灾害 |
家住上海的王小华利用暑假期间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的游览线路如图所示。据此回答14-15题:关于游览线路与景观组合不正确的是()
A.登庐山,游漓江——甲 |
B.游三峡,看都江堰——乙 |
C.住窑洞,进莫高窟——丙 |
D.看龙门石窟,赏林海雪原——丁 |
四条游览线路终点,避暑条件最好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风景名胜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们具有美学价值。我们应懂得如何欣赏旅游景观的美。据此回答11—13题:“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反映了旅游景观的()
A.形象美 | B.色彩美 | C.动态美 | D.听觉美 |
桂林山水的观赏,应()
A.乘船游览 | B.适当距离仰观 | C.登高远望 | D.置身其中仰观 |
下列人文景观的布局,符合我国传统风景美学思想的是()
A.在人流密集的闹市修建佛寺,便于人们从事佛教活动 |
B.在山谷中筑塔,突出山谷的曲线 |
C.在北方园林建筑中采用红墙碧瓦,与蓝天白云的气候特点相辉映 |
D.在海滨旅游建筑采用白墙青瓦,与其湿润的气候融为一体 |
读我国山水风景区最宜欣赏时间与纬度关系图,回答9—10题:我国南北方山水风景区欣赏时机主要在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按规律推理,④处欣赏时间较短的原因可能是()
A.纬度低 | B.地势高 | C.雨季长 | D.气温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