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4-8月部分实地不同纬度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a月早于b月),完成下列问题。图中①、②、③、④四地自南往北的正确排序是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③ | C.③②④① | D.④③②①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线速度④大于② |
B.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①小于② |
C.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③小于④ |
D.a月某日日影在地面的转动角度②小于③ |
中国龙”——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国龙”身体上也存在“病症”(下图)。据此完成下题。黄河各河段的“病症”、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搭配正确的是
A.“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
B.“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
C.“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
D.“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
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
B.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
C.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
D.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结合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回答下题。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气候寒冷 | B.冰川众多,湿地广布 |
C.地表崎岖,交通不便 |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
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该地区湿地的价值主要表现在: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 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 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①③⑤ | B.①②③ | C.②④⑥ | D.④⑤⑥ |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据此回答下题。下列表述,不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问题的是
A.环境污染严重 | B.城市化速度过快 |
C.失业率高 | D.产业结构单一 |
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
黑土保护迫在眉睫,黑龙江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黑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下题。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
A.地形图和气温分布图 |
B.地形图和降水量分布图 |
C.土地利用结构图和工业分布图 |
D.植被类型分布图和旅游景点分布图 |
为实现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小组在调查之后提出的方案,可行的是
A.开发荒地、沼泽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
B.尽力开发现有优质原始林木,发展林区经济 |
C.大量外迁人口,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
D.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
下表是几位同学对该流域某切沟研究之后,做出的该切沟“冬春季和雨季蚀积变化及其对应降水量表”(*表示降雪量),对图表信息的解读和分析,正确的是
A.沟内雨季以侵蚀为主 |
B.沟内冬春季以沉积为主 |
C.全年都是流水侵蚀,无冻融侵蚀 |
D.切沟净体积变化=沟内沉积体积-沟内侵蚀体积 |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题。读图a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 |
B.地势平缓,排水不畅 |
C.大气降水稳定,季节变化小 |
D.有湖泊水连续补给 |
读图b种植速生桉后当地环境影响变化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速生桉使地面蒸发加强,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 |
B.速生桉涵养水源能力强,使沼泽面积扩大 |
C.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使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 |
D.速生桉保持水土能力强,使天然次生林和灌木丛林更加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