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翟守素,济州任城人。守素以父任为殿直,历汉、周,迁供奉官,领承天军使。乾德中,为引进副使,从王全斌伐蜀,以往来驰告军事为职。蜀平,擢判四方馆事。以两川余寇未殄,虑致骚动,再令守素入蜀经略诸郡,分兵以防遏之。
开宝中,会麟、府内属戎人争地不决,因致扰乱,命守素驰往抚喻。守素辨其曲直,戎人悦服。从征太原,命海州刺史孙方进围汾州,守素监其军,转引进使。
开宝三年,命为剑南十州都巡检使,东上阁门使郭崇信副之。赐守素钱五百万,入谢日,复遣为岐帅符彦卿官告使。守素辞以锡赍优厚,不敢更当奉使之诏,上不许。九年,吴越国王钱俶来朝,命守素护诸司供帐,迎劳郊外。并垒未下,诏与洺州防御使郭进率兵深入其境,蹈藉禾稼,守素多所虏获。太宗即位,迁客省使,领宪州刺史。
太平兴国三年夏,河决荥阳,诏守素发郑之丁夫千五百人,与卒千人领护塞之。是秋,梅山洞蛮恃险叛命,诏遣守素率诸州屯兵往击之。值霖雨弥旬,弓弩解弛,不堪用,明日,将接战,守素一夕令削木为弩。及旦,贼奄至,交射之,贼遂败。乘胜逐北,尽平其巢穴。先是,数郡大吏、富人多与贼帅包汉阳交通,既而得其书讯数百封,守素并焚之,反侧以定。俄而钱俶献浙右之地,诏守素为两浙诸州兵马都监,安抚诸郡,人心甚悦,即以知杭州。岁满,为西京巡检使。秦王廷美以事勒归私第,以守素权知河南府兼留守司事,属洛阳岁旱艰食,多盗,上忧之。守素既至,渐以宁息。未几,迁商州团练使。
淳化中,夏帅赵保忠上言,其弟继迁诱戎人为寇,且求援师。诏守素率兵复屯夏州,未几,又徙石州,以老病上疏求归本郡,从之。三年,卒,年七十一。
守素逮事四朝,绵历内职五十余年。性谨慎,宽仁容众,所至有治绩。凡断大辟狱,虽罪状明白,仍遍询僚寀,佥同而后决;属吏有过不面折,必因公宴援往事之相类者言其获咎,以微警之。新进后生多至节帅,而守素久次不迁,殊无陨获意,时论以此多之。
(选自《宋史》,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两川余寇未殄殄:消灭 |
B.命守素驰往抚喻喻:明白 |
C.贼奄至,交射之,贼遂败奄: 突然 |
D.时论以此多之多:称赞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翟守素的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①将接战,守素一夕令削木为弩 ②既而得其书讯数百封,守素并焚之
③守素辨其曲直,戎人悦服 ④安抚诸郡,人心甚悦
⑤守素既至,渐以宁息 ⑥属吏有过不面折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翟守素历任重要官职五十多年,谨慎宽厚,政绩卓著,判案时细察明断,对属下温和平易。 |
B.新提拔的年轻官吏都压制翟守素,致使他的职务多年得不到提升,但他并没因此而灰心丧气。 |
C.翟守素因父亲做官而走上仕途,他的军事才能受到皇帝赏识,曾多次被派去平定叛乱。 |
D.在平定梅山洞叛乱时,翟守素克服了弓弩松弛的困难,不仅大败贼寇,而且扫平了叛军巢穴。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素辞以锡赍优厚,不敢更当奉使之诏,上不许。
(2) 以守素权知河南府兼留守司事,属洛阳岁旱艰食,多盗,上忧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管晏列传(节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
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司马迁《史记》)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没有通假用法的一项是()
A.晏子出,遭之涂 | B.而信于知己者 |
C.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 | D.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
下列各项的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
C.是使民养生丧死而无憾也 |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下列各项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妾是以求去也
A.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B.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C.不拘于时,学于余 | D.主人何为言少钱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2)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原谤(唐)皮日休
天之利下民,其仁至矣!未有美于味而民不知者,便于用而民不由者,厚于生而民不求者。然而暑雨亦怨之,祁①寒亦怨之,己不善而祸及亦怨之,己不俭而贫及亦怨之。是民事天,其不仁至矣!天□如此,况于君乎?况于鬼神乎?是其怨訾恨讟②,蓰倍③于天矣!有帝天下、君一国,可不慎欤!故尧有不慈之毁,舜有不孝之谤。殊不知尧慈被天下,而不在于子;舜孝及万世,乃不在于父。呜呼!尧、舜,大圣也,民且谤之;后之王天下,有不为尧舜之行者,则民扼其吭④,捽⑤其首,辱而逐之,折而族之,不为甚矣!
【注】①祁:大。②怨訾(zǐ)恨讟(dú):怨恨诽谤。訾,毁谤。讟:怨恨。③蓰倍:好几倍。古代五倍为蓰。④吭(háng):喉咙。⑤捽:揪。在方框内填上一个恰当的字,使句子更通顺。
简析文章画线句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
下列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一项是()。
A.天之利下民,其仁至矣! |
B.是民事天,其不仁至矣! |
C.是其怨訾恨讟,蓰倍于天矣! |
D.有帝天下、君一国,可不慎欤! |
分析文章开头写天利民、民怨天的作用。
评析文章最后三句(“故尧有不慈之毁……”)之间的逻辑性。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平昌送何东白诗序(明)汤显祖
①何翁晓,江山①人。壮拳勇,任侠,常手杀劫贼数人。以他故为乡官所侮,愤恨去,道逢奇客,口授禁方。晓不甚识字,重听,而视脉傅药辄效。乃更为县上客,褒衣危冠,侍药平昌②。与予朝夕者五年,成美规阙,都无一语及私,敦然长者也。
②予听狱,或笞囚过当,辄意授晓视之,无恙,而后即安。民或斗殴,相杀伤,赴庭下,辄先付晓谨护之,而徐听其讼。亭中有系人,常与钱晓,贷其药。以故五年中,县无斗伤笞系而死者。县中人莫知也。县无城尝夜半虎伤童子急呼予。予起燎逐虎。召晓,取巨胜膏渍墙茨中蠕虫杂药③,灌童子愈。时有“十全”之名。予问之,曰:“晓何能尽?然不全者不治耳。”数语予:“公廉而倨,宽而疏,某富人、某势人当为乱。”已而果然。晓常用为介介④,叹曰:“县人何薄福相耶!”晓初无子,故不治生产,岁焚药券⑤者过半。
③晚生子数岁,思归江山。而予亦且上戊戌计去,不能留也。一县中闻晓去,无不遮泣,愿少留者。至吏卒囚伍,咸为怆然。予悲而饯以诗。晓后一过予家,老矣,犹从使琉球,治其王子妇女,应手效,国人神之。得其海药以归,市之吴,吴中士大夫多授其方焉。
【注】①江山:指浙江省江山县。②平昌:在浙江省遂昌县内。③杂药:混合成药。④介介:心神不安的样子。⑤券:这里指欠条。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褒衣危冠(2)常与钱晓,贷其药
(3)已而果然(4)故不治生产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他故为乡官所悔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乐 |
B.而视脉搏药辄效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C.治其王子妇女其孰能讥之乎 |
D.得其海药以归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
将第③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②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阅读第②段,概括何晓的个性特点。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人有遇不遇之变
昔楚襄王从宋玉
将何往而非病
【下调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览观江流之胜不以物伤性 |
B.将何适而非快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
C.使其中不自得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
D.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庶人安得共之 |
比较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选出分析正确的一组()
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②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
③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
④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12分)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所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① 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注释① 周公、召公:西周初年朝中的重臣。方叔、召虎:战功卓著的武将。“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的意思可用成语“□□□□”来概括。
对“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下倚仗(太尉)因而无忧,四夷惧怕(太尉)因而不敢发难 |
B.天下倚仗(太尉)而无忧,四夷惧怕(太尉)而无难 |
C.天下有依靠的所以无忧,四夷有惧怕的所以不敢发难 |
D.天下有所依靠因而无忧,四夷有所惧怕因而不敢发难 |
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恐遂汩没,决然舍去”?(用自己的话概括)
(1)(2)(3)从句式的角度评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尽天下之大观,交天下之名流”是苏辙上书韩太尉的愿望,但不仅仅如此。从本文第③段中可以看出,苏辙的最大愿望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