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研究线粒体内的RNA聚合酶时,用能专一性阻断线粒体DNA转录的溴化乙啶(除此之 外,无其他任何生理作用)做以下实验,下列有关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
实验分组 |
实验处理 |
实验结果 |
实验组 |
含溴化乙啶的培养基培养链孢霉 |
链孢霉线粒体内的RNA聚合酶含量过高 |
对照组 |
不含溴化乙啶的培养基培养链孢霉 |
链孢霉线粒体内的RNA聚合酶含量正常 |
A.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链孢霉的培养基中是否加人了溴化乙啶
B.线粒体内的RNA聚合酶由线粒体基因控制合成
C.细胞核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对线粒体基因的表达有影响
D.线粒体基因表达的产物可能对细胞核基因的表达有反馈抑制作用
如下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
A.④⑤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④ |
对4株具顶端优势的植株分别进行下列四种处理,哪种处理会使植株长出侧芽( )
A.去顶端后在断口放一琼脂小块 |
B.去顶端后在断口上放一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 |
C.不去顶,也不在侧芽上涂以低浓度的生长素 |
D.不去顶,在侧芽上涂以低浓度的生长素 |
细胞1的分泌物不可能是下列哪种物质( )
A.胰岛素 | B.抗体 | C.促甲状腺激素 | D.胰液 |
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膜内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
B.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 |
C.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荷 |
D.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细胞体 |
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 机体可以对该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 |
B.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 |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