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X、Y、Z、W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Z同族且均为金属元素,Y、W同族,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Z>W>Y | B.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一定是强碱 |
C.氢化物的沸点:W—定小于Y | D.Y与Z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晶体 |
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
A.用10mL量筒量取7.13mL稀盐酸 |
B.用25mL滴定管做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21.70mL |
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2.3 |
D.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 NaCl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 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
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
B.用热的纯碱溶液可增加去油污的能力 |
C.反应CO(g)+NO2(g)![]() |
D.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使水在较低温度下分解 |
在25℃、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3OH(l)+![]() |
B.2CH3OH(l)+3O2(g)===2CO2(g)+4H2O(l);ΔH= -1452 kJ/mol |
C.2CH3OH(l)+3O2(g)===2CO2(g)+4H2O(l);ΔH= -725.8 kJ/mol |
D.2CH3OH(l)+3O2(g)===2CO2(g)+4H2O(l);ΔH=" +1452" kJ/mol |
某化学反应的△H= —122 kJ·mol-1,∆S="+231" J·mol-1·K-1,则此反应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自发进行()
A.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 B.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
C.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 D.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