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评论说:“ 1712年,皇帝颁布了一条敕令,禁止中国人在东南亚经商和定居……1729年,又颁布了一条法令,规定了回国的具体日期,逾期未归的那些海外的中国人将不许回国。这同西方国家形成何等鲜明的而又惊人的对照;西方国家不久就积极开辟海外殖民地,创立贸易公司,甚至随时准备着用武力保卫这些事业,反对任何威胁。”上述材料说明,中西方的主要不同是 ( )
A.外交政策 | B.历史发展方向 | C.经济形态 | D.思想观念 |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法,丙——道 | B.甲——儒,乙——道,丙——墨 |
C.甲——墨,乙——法,丙——道 | D.甲——道,乙——墨,丙——儒 |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仁” | B.“心外无物” | C.“理” | D.“格物致知” |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更趋实事求是的主要表现是()
A.经世致用思想 | B.君主批判思想 | C.自由平等思想 | D.重农抑商思想 |
有人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在董仲舒下列言论中,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
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 |
D.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