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5分)材料一 1947年,丘吉尔问道:“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砾,是一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那些标题为“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和“欧洲时代的消失”的论文都认为欧洲已灭亡。
材料二  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年——2004年)

年份
具体内容
1951
法、德等六国签订《巴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
法、德等六国在罗马签署协定,决定实施共同农业政策
1967
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
1973
英国、丹麦和爱尔兰成为成员国,欧共体第一次扩大
1974
欧洲理事会成立
1979
欧共体成立欧洲议会
1981
希腊成为成员国,欧共体第二次扩大
1986
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成员国,欧共体第三次扩大
1993
欧共体更名为欧盟、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1995
奥地处、瑞典和芬兰成为成员国,欧盟第四次扩大
2002
欧元开始在市场上正式流通
2004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匈牙利等十国加入欧盟,欧盟第五次扩大

材料三 危机可以导致欧元区的解体和欧元的消失,但危机也可能导致欧元区一体化进程的深化——不但有统一货币,而且有统一或近乎统一的财政,类似于国联邦和各州的财政关系。此前,欧盟和欧元区扩张速度太快,很多体制机制并不完善,未来是否可以引入退出或除名机制,以免陷入无路可走的境地。未来,还应进一步打破各种要素流动的障碍,如劳动力的流动,以推动劳动生产率的趋同。
——2012年2月24日百度百科名片《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西欧所面临的状况以及为此所作出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分析欧洲一体化的特点。
(3)请针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走向,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华沙条约组织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事年表
1946年
美国发明电子计算机
1947年
关贸总协定建立
1948年
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旨在维护人类基本权利
1967年
欧共体建立
1970年
绿色和平组织建立,以“保护地球、环境及其各种生物的安全及持续性发展”为使命
1981年
艾滋病被发现
1982年
美国主张男女平权的宪法修正案没有获得国会批准
1992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开始建立
1993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签定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2000年
世界人口达到60亿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
恐怖分子袭击美国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文明史观辩证阐述二战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求:史实运用合理;文字表述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宗羲(1610—1695年),生于浙江宁波地区一官僚家庭,其父被魏忠贤所害。四年后,黄宗羲进入南京复社,招致阮大铖的彻骨之恨。黄宗羲最后获救全赖清军挺进南京,但不久他即参与抗击入侵者的斗争。抗清斗争失败后,他归隐家乡,潜心研究经史百家、释、道及天文、算术、乐律。他的第一部著作《明夷待访录》(1662年)乃是对明末专制政体的全面批判,他在政治观念上崇尚自由,他认为君主及其臣子应服务于民,而不是相反。他强烈反清,屡受封官之许,皆推辞不就,1695年终老于家。后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的思想直到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才重放光芒。
——[法]谢耐和《中国社会史》等
材料二伏尔泰( 1694—1778年),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1717年,他因写讽刺诗影射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狱关押了11个月。1726-1728年,伏尔泰在英国流亡期间详细考察了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和当地的社会习俗,深入研究了英国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物理学新成果,形成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主张和自然神论的哲学观点。伏尔泰全心投入到火热的启蒙运动中。一方面他用化名写作和印发了大量小册子,他出版的作品多达70卷,此外还有1万多封信。在他的作品中,他用一种风趣、嘲讽甚至是挖苦的语气批判任何不宽容的制度和压迫政策,宣扬个人自由。他讽刺的对象也包括法国君主和罗马天主教会。另一方面他支持年轻一代的启蒙思想家特别是百科全书派的斗争,《哲学辞典》就是他为《百科全书》所写的哲学条目的汇编。伏尔泰的不倦斗争,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成为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黄宗羲和伏尔泰的思想来源,并概括二人思想成果的共同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人思想产生的社会影响有怎样的不同?结合二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其原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1917年5月6日,黄炎培与蔡元培、张元济等48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研究、试验、推行职业教育的全国性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1918年8月20日,在上海南市陆家浜创立了中华职业学校。这个学校开设的科目与一般学校大不同,设木工、铁工、珐琅、钮扣四科,并附设工厂。后来又添设土木、留法勤工俭学、染织、师范、商业等科。这些专业大都是社会所急需,也是热门专业。
——肖伟俐《大家风苑》
材料二 “余之考察教育,所兢兢于心者不敢忘一‘我’字。……所发第一念即‘于我之比较如何’,第二念即‘我之对此当如何’。”“(中国的教育)乃纯乎为纸面上之教育。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改良之道)不独须从方法上研究,更须在思想上研究”。
——1916年黄炎培《东西两大陆教育不同之根本谈》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炎培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并分析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黄炎培教育思想的认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于1932年10月提交的报告……否认日本人的侵略是正当的自卫手段,谴责新满洲国是日本的傀儡政权。但是,它没有命令日本撤军。相反,这份报告提出这样一种解决办法: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将满洲变成在中国主权范围内但又在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1933年2月25日,国联正式通过了这份报告,第二个月,日本退出了国联。
——《全球通史》
材料二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开罗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两国对李顿调查团及其报告都表示强烈不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开罗宣言》的历史意义。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8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写道:“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力;全世界将看到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
——摘自《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摘录
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
第一条第七款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送合众国总统;总统如批准,便须签署,如不批准……进行复议。
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怪物”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怪物”具有“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特征”?
(2)麦迪逊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建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的共和政体,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平衡机制”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