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某思想家指出:“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下列各项中,该思想家最为赞成的是
| A.欲存天理,必遏人欲 | B.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
| C.心即理也,发明本心 | D.清静无为,返璞归真 |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装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账,四角垂直香囊。箱帘六七寸,绿碧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 |
| 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一普通小吏,家中竟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
| 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
| 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
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
| 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 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
| C.均有无而通万物 | 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
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 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
| 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 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
明清时期,山西祁县一带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谚语。这表明
|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B.当时已经形成地区性的商帮 |
| C.经商可以迅速致富 | 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
“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材料描绘的是
| A.汉都长安 | B.宋都东京 | C.唐都长安 | D.隋朝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