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而后商贾有懋迁之资,有倍蓰之利。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1895年)
材料二 集一银公司,以棉铁为主要,以类之棉之稻、麦,类之铁之煤为从要,其他如水利、如电、如铁路、如汽车等为次从要。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摘自《张謇全集·实业》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张謇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提出上述主张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謇的上述主张。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清除旧有的阶段贵贱的社会差别。
--据(美)费正清《观察中国》
1. |
为实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中国近代各阶段做出了哪些努力? |
2. |
为提高农民地位,中国近,现代各阶段制定了哪些纲领和政策? |
3. |
1949年以来,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见证了"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从2006年起,我国彻底免除在中国持续2600年的农业税。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实现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些决策都为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农村生产资料公有制通过哪个事件确立于何时?此后在农村生产资料公有制问题上出现了什么错误?有什么危害?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什么政策?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3)当前,你认为怎样才能加快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敏感问题,“一个中国”是中国的原则立场。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2 年2 月28 日,是《中美联合公报》发表30 周年纪念日。30 年前的2 月21 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 月28 日,中美两国政府领导人发表了举世瞩目的《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了正常化。
材料二:2002 年2 月21 日至22日,美国总统布什访华。在会谈中,江泽民主席阐述了中国政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布什总统强调美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美中三个联合公报。
材料三: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最近一段时间,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错误行径,如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宣称不遗余力地保护台湾,允许台政要访美,在国会设立所谓的“台湾小组”等。针对美国的上述错误行径,我外交部向美方提出了严正交涉和强烈反对。
1.简要指出《中美联合公报》给人们留下的启示。
2.我外交部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反对说明了什么?
3.30 年来,中美关系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但总的来看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哲学观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动,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所谓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完全由市场自发调剂的商品经济……可见,典型的全社会范围的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
———《反“和平演变”战略与策略》
材料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太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有何不同?
(2)请结合世界现代史上的有关史实说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观点。
(3)你如何认识这场姓“资”姓“社”的争论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4)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推动下,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作出了哪些重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