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而后商贾有懋迁之资,有倍蓰之利。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1895年)
材料二 集一银公司,以棉铁为主要,以类之棉之稻、麦,类之铁之煤为从要,其他如水利、如电、如铁路、如汽车等为次从要。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摘自《张謇全集·实业》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张謇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提出上述主张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謇的上述主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70—1981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与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比较表

时 段
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
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1860—1870
5.5
2.9
1870—1900
3.2
3.7
1900—1913
3.7
4.2
1913—1929
0.7
2.7
1929—1938
−1.2
2.0
1938—1948
0.0
4.1
1948—1981
6.8
5.6

——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项影响世界贸易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并选取表格中任一时段 用史实 进行说明。
(要求:因素概括符合题意,选用史实说明准确)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社会经济方面出现的新现象,反映了历史的变迁。

材料一元鼎四年,“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上林三官指中央统管铸钱的部门)。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
——摘自《史记·平准书》
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富民赀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今成都)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仁宗从其议。
——摘自《宋史·食货志》
材料二

文献中有关隋唐时期的新现象
《新唐书》
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唐会要》
(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其利。
《旧唐书》
田神功,冀州人也……至扬州(平定刘展叛乱),大掠百姓商人资产,郡内比屋发掘略遍,商胡波斯被杀者数千人。

材料三 1861年北京海关总税务司署在上海、镇江两海关附设邮政部,上海有新式邮政的雏形自此开始。1867年总税务司(官名,掌全国关税行政及海关人员任免)赫德(英国人,担任大清海关总税务司45年。)公布了邮件封发时刻表与邮资标准。1878年,赫德派华员吴焕在沪津等地筹办代理邮政机构“华洋书信馆”。在清廷的支持下,吴焕计划以上海为中心在全国各大城市普设邮政机构谋夺洋邮之利。赫德大惊,派洋员德璀琳在沪设邮局并推至全国,到1896年,全国24处海关普设邮局。1878年,清政府正式建立“大清邮政局”,划全国为35个邮区,下各设一分局,后由邮传部(1907年设,主管邮政、电讯、交通等事项)直辖。民国后改由交通部管辖。
——摘编自忻平著《从上海发现历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秦半两钱与汉五铢钱的相同点,并指出宋代货币出现了什么新特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隋唐时期的经济新现象,并归纳这些现象出现的社会条件。
(3)结合所学,从中国近代经济变迁的角度,对材料三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友情提示:解读题型要写出材料信息是什么,产生原因、影响)

近代中国的转折与发展,关键是思想的转折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调动了十多万军队,先后有一名总督(裕谦)、两名提督(关天培、陈化成)、七名总兵(张朝发、祥福、江继芸、郑国鸿、王锡朋、葛云飞、谢朝恩)、二名都统(海龄、长喜)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不足百人,这显现了中国与西方之间巨大的落差。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用忠臣而摒奸臣,这是中国古典政治学中最常青又最常见的定理之一。……忠奸的理论所能得出的直接结论是:中国欲取得战争的胜利,只需罢免琦善及其同党、重用林则徐及其同志即可,不必触动中国的现状。也就是说,只要换几个人就行,无须进行改革。……于是,中国此时的任务,不是改革旧体制,而是加强旧体制。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三 20世纪初,民族主义引进中国之时……一直隐然深埋在汉族士人心中的对满族贵族统治合理性的质疑。在甲午对日海战失败之后开始全面爆发,一场擎着种族革命大纛的资产阶级革命,已在知识和思想界之外的政治领域迅速地展开……这种民族主义的革命宣传和策略即是一把双刃剑:在鼓动起民族革命激情的同时,也大大伤及中华民族的整体统一。
——陈永霞《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巨大落差”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试举例说明。
(2)据材料二,传统的“忠奸理论”认为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这种认识导致了什么后果?
(3)材料三中的“民族主义”指的是什么?它对中国近代革命有何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促成近代中国思想转折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高三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分成了群星闪烁、分道扬镰、西学东渐三个步骤,展开探究。
群星闪烁
材料一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而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是知识”,他认为知识是美德的基础,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由教育而来"。
分道扬镳
材料二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l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大国崛起》
西学东渐
材料四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拉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它对后世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3)启蒙思想使人民产生了哪些“新的观念”来看待国家、政权机构的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例举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在现代化的历程中,农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箫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这在美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罗斯福传》
材料二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
——《苏联真相》
材料三在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70年代农业成就不能满足本国需要,其失误在于计划不周和管理不力,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邓小平及其同僚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市场力量在农村地区的作用也进一步扩大。从一开始,就多数农产品而言,新兴的市场便已存在,并被允许获得更大的发展。……1985年,经过连续三次创纪录的丰收。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你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农业改革的举措呈现什么特征?
(4)上述有关农业改革,有成功、有失败,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