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500年以来就有一个全球世界经济及其世界范围的劳动分工和多边贸易……直到1800年前后,亚洲至少继续支配世界经济达三个世纪之久。
在世界经济的结构中,有四个主要地区长期保持着商品贸易的逆差。它们是美洲、日本、非洲和欧洲。前两个地区靠生产出口的白银来弥补它们的赤字。非洲出口黄金和奴隶。从经济角度看,这三个地区都生产世界经济中的其他地区所需要的“商品”。第四个贸易逆差地区,即欧洲,本身几乎不能生产任何可以出口来弥补其长期贸易赤字的商品。欧洲在弥补这种赤字时主要是靠“经营”其他三个贸易逆差地区的出口,从欧洲出口到美洲,从美洲出口到亚洲,从亚洲出口到非洲和美洲。
……
中国的这种更大的、实际上是世界经济中最大的生产力、竞争力及中心地位表现为,它的贸易保持着最大的顺差。这种贸易顺差主要基于它的丝绸和瓷器出口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另外它还出口黄金、铜钱以及后来的茶叶。这些出口商品反过来使中国成为世界白银的“终极密窖“。世界白银流向中国,以平衡中国几乎永远保持着的出口顺差。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材料二 三角贸易中最核心的商品既不是白银,也不是茶叶和棉纺织品,而是鸦片,只有鸦片才是“造成19世纪中国与西方世界贸易‘全局变动’的商品,印度鸦片比中国的茶叶、美国的原棉和英国的棉纺织品具有更大的战略重要性。这其中的主角是英国人,英国通过三角贸易统治印度,控制中国,既从中得到了财富,又得到了茶叶,还得到了本国棉纺织业发展最需要的原棉。有学者总结道,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的最基本特征是:“印度鸦片输给中国,中国茶叶输给英国,英国统治印度!”只有这样,才是“这个三角贸易的平衡状态”。当然,所有这一切都必须经过中国才能实现。
--仲伟民《茶叶和鸦片在早期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观察19世纪中国危机的一个视角》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和欧洲在16世纪-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的基本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在19世纪鸦片成为中英贸易最核心商品的原因(7分)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白银、鸦片等“商品”在16--19世纪的世界贸易中的作用。(4分)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
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二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 ——邓实:《国粹学》(1902年)
材料三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者提出培植 “新青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照抄原文不给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子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日:“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胆小怕事),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
材料二战国时期的孟子在回答梁惠王关于强国之道的求问时,指出:“地方百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长上,可以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材料三 (董仲舒建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四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根据材料二,说明孟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
(2)根据材料三,说明董仲舒对待孔子学说(儒学)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的原因
(3)据材料四,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6分)并指出李贽思想形成的经济背景。(2分)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二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时代,过渡到以脑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时代……人类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转变为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的素质逐步从体力型、文化型发展为科技智能型。
材料三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遨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安返回地球。
材料四 1967年,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在《媒介即信息》一书中首次提出:“随着广播、电视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产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多个国家与大区的拼盘。”
——《令世界震惊的奇迹:团结就是力量》
请回答:
(1)有人认为:从生产力角度看,材料一的两位科学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代的发展。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说明理由。(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以来高科技是如何改变人类的劳动方式的。(5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5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地球村”的特点。列举近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中,对“地球村”的形成起直接推动作用的科技发明各一例。(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 E· 勒纳《西方文明史》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材料二孟德斯鸠: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2)依据材料二,归纳两位启蒙思想的主要思想,并分析其意义。
材料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3)依据材料三回答,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如何?
观察下列图片和材料:
材料一 毛泽东诗《七律·长征》手迹
图一
材料二 毛泽东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书法作品
图二
请回答:
(1)图一反映的是何种书法作品?(3分)
(2)图二属于何种书法?这一书法作品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何年何月何日?其最重大的影响是什么?(7分)
(3)中国汉字从商朝开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请简单概括其发展趋势。(9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请对中国书法艺术进行简要评价。(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