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遗传学发展史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 B.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推断染色体与基因有明显的平行关系 |
| C.艾弗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 |
| D.克里克等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
下图为渗透作用实验,开始时如图甲所示,A代表清水,B、C代表蔗糖溶液,过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乙,漏斗管内液面不再变化,h1、h2表示漏斗内液面与清水的液面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B的浓度一定大于C的浓度
B.图乙中B的浓度一定等于C的浓度
C.图甲A中的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度大于A中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度
D.图乙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度等于B中水分子扩散到A的速度
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不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一定为被动运输 |
| B.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 |
| C.顺浓度梯度的运输方式一定为自由扩散 |
| D.需载体蛋白协助的运输方式一定为协助扩散 |
将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药物用磷脂制成的微球体包裹后,更容易运输到患病部位的细胞中,这是因为
| A.微球体能将生物大分子药物水解成小分子药物 |
| B.生物膜具有半透性,优先让生物大分子物质通过 |
| C.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 D.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允许对细胞有益的物质进入 |
下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环状结构 |
| B.②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蛋白质的场所 |
| C.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蛋白质、DNA等生物大分子可以穿过核膜进出细胞核 |
| D.核孔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 |
将某动物细胞各部分结构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后,取其中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蛋白质/% |
脂质/% |
核酸/% |
|
| 细胞器A |
67 |
20 |
微量 |
| 细胞器B |
59 |
40 |
0 |
| 细胞器C |
61 |
0 |
39 |
A.细胞器A是线粒体,其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B.细胞器B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一定与分泌蛋白质的分泌和加工有关
C.细胞器C中进行的生理过程产生水,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羧基和氨基
D.蓝藻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A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