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中宗韦庶人,京兆万年人也。中宗为太子时,纳后为妃。嗣圣元年,立为皇后。其年,中宗见废,后随从房州。时中宗惧不自安,每闻制使至,惶恐欲自杀。后劝王曰:“祸福倚伏,何常之有?岂失一死,何遽如是也!”累年同艰危,情义甚笃。所生懿德太子与永秦、永寿、长宁、安乐四公主,安乐最幼,生于房州,帝自脱衣裹之,遂名曰裹儿,特宠异焉。
帝在房州时,常谓后曰:“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及得志,尊号为应天皇帝,后为顺天皇后。后方优宠亲属,内外封拜,又欲宠树安乐公主,乃制公主开府,置官属。安乐恃宠骄恣,卖官鬻狱,势倾朝廷。又请自立为皇太女,帝虽不从,亦不加谴。又广营第宅,侈靡过甚。长宁及诸公主迭相仿效,天下成嗟怨之。
神龙三年冬,帝将亲祠南郊,国子祭酒祝钦明云:“皇后亦合助祭。”帝纳其言,以后为亚献。钦明又欲请安乐公主为终献,迫于时议而止。
神龙四年正月望夜。帝与后微行市里,以观烧灯。又放宫女数千,夜游纵观,因与外人阴通,逃逸不还。六月,帝遇毒暴崩。时马秦客侍疾,议者归罪于秦客及安乐公主。后惧,秘不发丧,引所亲入禁中,谋自安之策。后与从兄韦温定策,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召诸府兵五万人屯京城,分为左右营。然后发丧。少帝即位,尊后为皇太后,临朝摄政。
时京城恐惧.相传将有革命之事,人情不安。临淄王率万骑自玄武门,至左羽林军,斩将军及中郎将于寝帐。遂斩关而入,至太极殿。后惶骇遁入殿前飞骑营,与安乐公主皆为乱兵所杀。遣万骑诛其党与韦温、温从子捷,及韦氏宗族,无少长皆斩之。枭后及安乐公主首于东市。翌日,敕收后尸,葬以一品之礼,追贬为庶人:安乐公主葬以三品之礼,追贬为悖逆庶人。
(选自《旧唐书·卷五十一》,有删改)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劝王曰:祸福倚伏,何常之有?常:固定不变的 |
B.帝自脱衣裹之,遂名曰裹儿,特宠异焉异:以……为异 |
C.四年正月望夜,帝与后微行市里微:秘密地 |
D.翌日,敕收后尸,葬以一品之礼敕:发诏书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韦后专擅朝政的一组是
①中宗为太子时,纳后为妃 ②后方优宠亲属,内外封拜
③帝纳其言,以后为亚献 ④又请自立为皇太女,帝虽不从,亦不加谴
⑤秘不发丧,引所亲入禁中,谋自安之策 ⑥后与从兄节温定策,立温于重茂为皇太子
A.①③⑥ | B.①②④ | C.②⑤⑥ | D.③④⑤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宗被废、发配到房州期间,中宗很害怕,一听说有朝廷使者到来,就想自杀,经过韦后劝说安抚,才勉强活下去。 |
B.中宗非常宠爱安乐公主,专门为她设立了公主府,并安置专员。安乐公主恃宠而骄,大修府邸,奢靡无度。 |
C.神龙四年正月十五,中宗与韦后到集市去赏灯。有几千宫女被放出宫,纵情赏玩后,这些宫女竟然同宫外人暗中勾结,私自逃跑。 |
D.中宗死后,临淄王发动兵变,率领部队闯入宫中,杀死了韦后及其党羽,韦后和安乐公主还分别被追贬为庶人和悖逆庶人。 |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累年同艰危,情义甚笃。
译文:
(2)安乐恃宠骄恣,卖官鬻狱,势倾朝廷。
译文:
(3)后惶骇遁入殿前飞骑营,与安乐公主皆为乱兵所杀。
译文: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则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选自《金圣叹先生传》)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5题
权皋字士繇,秦州略阳人,擢进士第,为临清尉。安禄山籍其名,表为蓟尉,署幕府。皋度禄山且叛,以其猜虐不可谏,欲行,虑祸及亲。天宝十四载,使献俘京师,还过福昌尉仲谟。谟妻,皋妹也。密约以疾召之,谟来,皋阳喑,直视谟而瞑。谟为尽哀,自含敛之。皋逸去,人无知者,吏以诏书还皋母,母谓实死,恸哭感行路,故禄山不之虞,归其母。皋潜候于淇门,奉侍昼夜南奔,客临淮,为驿亭保以诇北方①。既度江而禄山反,天下闻其名,争取以为属。高适表试大理评事、淮南采访判官。永王举兵,胁士大夫,皋诡姓名以免。玄宗在蜀闻之,拜监察御史,会母丧,得风痹疾,客洪州,南北梗否,逾年诏命不至。有中人过州,颇求取无厌,南昌令王遘欲按之,谋于皋,皋良久不答,泣曰:“今何由致天子使,而遽欲治之!”掩面去。遘悟,厚谢。浙西节度使颜真卿表为行军司马,召拜起居舍人,固辞。尝曰:“吾洁身乱世,以全吾志,欲持是受名邪?”李季卿为江淮黜陟使,列其高行,以著作郎召,不就。自中原乱,士人率度江,李华、柳识、韩洄、王定皆仰皋节,与友善。洄、定常评皋可为宰辅、师保。华亦以为分天下善恶,一人而已。卒,年四十六,洄等制服行哭,诏赠秘书少监。
【注】①诇:音xiòng,刺探。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安禄山籍其名,表为蓟尉 籍:借助 | B.还过福昌尉仲谟过:拜访 |
C.谟为尽哀,自含敛之敛:收敛 | D.今何由致天子使致:达到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皋度禄山且叛 | B.客临淮,为驿亭保以诇北方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 ![]() ![]() |
C.谟为尽哀,自含敛之 | D.今何由致天子使,而遽欲治之 |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永王举兵,胁士大夫 | B.自中原乱,士人率度江 戍卒叫,函谷举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 ![]() |
C.南北梗否,逾年诏命不至 | D.李华、柳识、韩洄、王定皆仰皋节,与友善 |
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权皋能保持高尚节操的一组是()
① 皋度禄山且叛,以其猜虐不可谏,欲行。② 母谓实死,恸哭感行路。
③ 永王举兵,胁士大夫,皋诡姓名以免。
④ 浙西节度使颜真卿为行军司马,召拜起居舍人,固辞。
⑤ 洄、定常评皋可为宰辅、师保。⑥ 华亦以为分天下善恶,一人而已。
A.①②⑤ | B.①③④ | C.②③⑥ | D.③⑤⑥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权皋估计安禄山将要反叛,曾劝谏安禄山而安禄山不听,离开安禄山怕殃及母亲,于是在献俘京师返回经过福昌时,和妹夫仲谟密约,假装病死而逃离。 |
B.权皋暗中到淇门迎候母亲而南奔,在临淮他做驿亭仆役来探听北方情况。在他渡江后,安禄山反叛。后永王举兵,威胁士大夫参加,权皋改变姓名而脱身。 |
C.权皋客居洪州,朝廷中人过州,求取财物过多,南昌县令王遘要审查他。而权皋认为动乱之时,出于维护皇权,应宽待这个天子使臣。 |
D.朝廷召拜权皋为起居舍人,他坚持推辞。后朝廷召其任著作郎,他不去应召。权皋能洁身乱世,保全志向,不求名利,受到很多人仰慕和称赞。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傅岐,字景平,北地灵州人也。岐初为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是时改创北郊坛,初起岐监知缮筑,事毕,除如新令。县民有因斗相殴而死者,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郡乃移狱于县。岐即命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使过节一日复狱。曹掾固争曰:“古者乃有此,于今不可行。”岐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主者勿忧。”竟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岐后去县,民无老小,皆出境拜送,啼号之声,闻于数十里。至都,除廷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
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太清元年年冬,豫州刺史贞阳侯萧渊明率众伐彭城,兵败陷魏。二年,渊明遣使还,述魏人欲更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高澄①此意,当复欲继好,不爽前和;边境且得静寇息民,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岐独曰:“高澄既新得志,其势非弱,何事须和?此必是设间,故令贞阳遣使,令侯景②自疑当以贞阳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今若许澄通好,正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新复败退,令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若如愚意,此和宜不可许。”朱异等固执,高祖遂从异议。及遣和使,侯景果有此疑,累启请追使,敕但依违报之。至八月,遂举兵反。十月,入寇京师,请诛朱异。明年二月,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其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望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未遂求和,夷情兽心,必不可信,此和终为贼所诈也。”众并怨怪之。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豊县侯,邑五百户,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陈吏部尚书姚察曰:举事者定于谋,故万举无遗策,信哉是言也。傅岐识齐氏之伪和,可谓善于谋事,是时若纳岐之议,太清祸乱,固不作也。
(节选自《梁书列传·三十六》)
注]①高澄,东魏丞相。②侯景,初为东魏大将,此时已投靠后梁。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又一次
B当复欲继好,不爽前和违背
C“贼举兵为逆,未遂求和成功
D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豊县侯不久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服阕后,疾废久之太后盛气而揖之
B累启请追使,敕但依违报之卿但暂还家
C常遣岐接对焉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D边境且得静寇息民,于事为便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岐做如新县令时,县里发生凶案,郡守逮捕凶手,严刑逼供,凶手却拒不认罪,于是案件移交如新县,傅岐对凶手宽厚相待,凶手便俯首认罪。 |
B.傅岐形象俊美,举止得体,知识渊博,善于应付,所以在大同年间,梁与魏国和亲,经常由他接待魏国派来的使臣。 |
C.当梁答应了魏国的求和之后,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傅岐所料,侯景疑虑梁王会用自己交换贞阳侯,所以多次请求追回使者。 |
D.侯景叛乱,举兵攻入后梁都城,迫使梁王诛杀了大臣左卫朱异,并于次年二月同梁达成和议,割据了梁江右四州。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及长,耻从削发,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有学,愧一事不尽其妙。性诙谐,少年匿优人中,撰《谈笑》万言。天宝间,署羽伶师,后遁去。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著书甚多。扁舟往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痛哭而返。当时以比接舆也”。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有诏拜太子文学”。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挈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扬子中泠水又殊绝。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茶毕,命奴子与钱。羽愧之,更著《毁茶论》。与皇甫补阙善,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远墅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钺之重。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集并《茶经》今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洁其行而秽其迹秽:使……污秽 |
B.貌寝,口吃而辩寝:丑陋 |
C.诵古诗,裴回至月黑裴:长衣下垂的样子 |
D.羽野服挈具而入野服:穿田野人的服装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羽虽是竟陵禅师智积在河边捡到的,但他并不想跟随智积削发为僧,他生性诙谐,曾任优伶的老师。 |
B.陆羽的名字是他自己从《易经》卦辞中取得的,他尽管口吃,但很善辩。他治学严谨,待人守信。 |
C.陆羽写了《茶经》后,人们便称他为“茶仙”,茶商还用陶瓷铸他的像,把他当作神来祭祀。 |
D.茶商每卖十件茶具,便送人一具陆羽瓷像,为防止自己被人当作摇钱树,陆羽写了一部《毁茶论》。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有学,愧一事不尽其妙。(4分)
译文:
⑵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5分)
译文: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论语·子路》
⑴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不打诳语,不会种庄稼,就告诉樊迟自己不如老农,不会种菜蔬,就说自己不如菜农。 |
B.孔子认为樊迟是人格卑下的之人,十分看不起他,所以对他请教的问题,统统推说自己不如农民。 |
C.在孔子看来,统治者根本不用学稼、圃,只要做到好礼、好义、好信,就可以治理好国家。 |
D.樊迟虽然谦虚好学,但孔子以为其不得其门,所以批评他弄错了事情的轻重本末。 |
⑵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可当他问向一老年男子打听孔子去向时,这位老年男子批评孔子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你以为他的批评对吗?为什么? (3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游姑苏台记
予再莅吴将四载①,欲访姑苏如未果。丙子五月廿四日,雨后,自胥江②泛舟出日晖桥,观农夫插莳(shí),妇子满田塍(chéng),泥滓被体,桔槔(gāo)与歌声相答,其劳苦殊甚。迤逦过横塘③,群峰翠色欲滴。未至木渎④二里许,由别港过两小桥,遂抵如下。
山高尚不敌虎丘⑤,望之又一荒阜耳。舍舟乘竹舆,缘山麓而东,稍见村落,竹树森蔚,稻畦相错如乡。山腰小赤壁,水石颇幽,仿佛虎丘剑池。夹道稚松丛棘,薝葡⑥点缀其间如残雪,香气扑鼻。时正午,赤日炎歊⑦,从者皆喘汗。予兴愈豪,褰(qiān)衣贾勇如猿踏而上。陟其巅,黄沙平衍,南北十馀丈,阔数丈,相会即胥台⑧故址也,颇讶不逮所闻。吾友汪钝翁《记》⑨称:“方石中穿,传为吴王用以竿旌者”。又“矮松寿藤,类一二百年物”。今皆无有。独见震泽⑩掀夭陷日,七十二峰出没于晴云浩淼⑾中。环望穹窿、灵岩、高峰、尧峰诸山⑿一一献奇于台之左右。而霸业销沉,美人黄土,欲问夫差之遗迹,而山中无人能言之者,不禁三叹。
从山北下,抵留云庵。庵小,有泉石,僧贫而无世法⒀,酌泉烹茗以进。山中方采杨梅,买得一筐,众皆饱啖,仍携其馀返舟中。时已薄暮,饭罢,乘风容与而归。
待行者,幼子筠⒁、孙韦金、外孙侯晸(zhěng)。六日前,子至方应该北上⒂,不得与同游。赋诗纪事,怅然者久之。
(选自清·宋荦(luò)《西陂类稿》)
【注释】
①再莅吴将四载:宋荦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曾任江苏布政使,三十一年六月由江西巡抚调任江苏巡抚,任职地点皆在苏州,故云“再莅吴”。至作此文时的三十五年五月,将近四年。②胥江:苏州胥门外的一条河。③横塘:《姑苏志》卷一八《乡都》:“吴县……镇五。……横塘,去县西南十三里有柜塘桥,风景特胜。”④木渎:镇名,在江苏吴县西南。⑤虎丘:山名,在江苏吴县西北七里。上有虎丘塔、剑池、千人石、真娘墓等古迹。⑥薝(zhān)葡:栀子花。⑦炎歊(xiāo):热气。⑧胥台:即姑苏台,在姑苏山上。相会为天王阖闾叹差所筑。⑨汪钝翁:汪琬。《记》指《姑苏台记》,其中云:“台址皮面平衍,有方石中穿,俗谓吴王用以竿旌者。其旁石壁直下数十尺,矮松寿藤相盘络,类一二百年物。壁上流泉数处,汇为池,其泉清泓可鉴。池畔皆石坡,土人呼为‘小赤壁’。” ⑩震泽:即太湖。(11)七十二峰:太湖中有七十二座山峰。⑾浩淼:形容湖水深远广阔。⑿穹窿:山甸,在苏州西南。灵岩:山名,在吴县木渎镇西北。吴王夫差作馆娃宫于此,以安置西施,今灵岩寺即其故址。另有响屟(xiè)廊、吴王井、西施洞、琴台等古迹。高峰、尧峰:均为苏州西南郊太湖畔山峰名。⒀世法:世俗的礼法。无世法即不能依世俗礼法予以盛大的招待。⒁幼子筠:宋筠,字兰挥,康熙进士,著有《绿波园诗集》。⒂子至:儿子宋至,字山言,康熙进士,官编修,著有《苇萧草堂诗》。他这一年往北京应顺天府乡试,只中副榜。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予再莅吴将四载
(2)山高尚不敌虎丘
(3)缘山麓而东
(4)颇讶不逮所闻
(5)类一二百年物
(6)时已薄暮下列“之”与“怅然者久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子之谓也 |
B.士大夫之族 |
C.顷之,烟炎张天 |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观农夫插莳,妇子满田塍,泥滓被体,桔槔与歌声相答,其劳苦殊甚。
(2)陟其巅,黄沙平衍,南北十馀丈,阔数丈,相会即胥台⑧故址也,颇讶不逮所闻。文章第二段写姑苏台近景,还感受到_______,第三段写远景,感叹_________,最有一段说赋诗纪事,怅然回应上文,以感慨贯穿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