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终则讳之,字乃可以为孙氏。孔子弟子记事者,皆称仲尼。江南至今不讳字也。河北人士全不辨之,名亦呼为字,字固呼为字。
偏傍之书,死有归杀,子孙逃窜,莫肯在家;画瓦书符,作诸厌胜;丧出之日,门前然火,户外列灰,祓送家鬼,章断注连。凡如此比,不近有情,乃儒雅之罪人,弹议所当加也。
《礼经》:“父之遗书,母之杯圈,感其手口之泽,不忍读用。”正为常所讲习,讎校缮写,及偏加服用,有迹可思者耳。若寻常坟典,为生什物,安可悉废之乎?既不读用,无容散逸,惟当缄保,以留后世耳。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亲表聚集,致宴享焉。……
四海之人,结为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义敌,令终如始者,方可议之。一尔之后,命子拜伏,呼为丈人,申父交之敬,身事彼亲,亦宜加礼。比见北人甚轻此节,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观貌,不择是非,至有结父为兄、托子为弟者。
(选自《颜氏家训·风操篇》
【注】①厌(yā)胜:制服,指用巫术制服妖邪等。②章断注连:上章以求断绝死者之殃染及旁人。注连,传染的意思。③坟典:《三坟》《五典》的简称,泛指古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终则讳之讳:避讳 B.无容散逸逸:丢失
C.儿生一期期:周年 D.父交之敬申: 申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古者,名以正体然秦以区区之地
B.乃儒雅之罪人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C.儿生一期,为制新衣君为我呼入
D.感其手口之泽此其志不在小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一个人的名和字是代表不同的意思的,名代表自己,而字则代表着这个人的德行,我们常说的“避讳”一般是指讳字。
B.在节选的文中,作者从“名字”“归杀”“废物”“试儿”“结拜”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对风操德行的一些看法。
C.作者认为“结拜”是不能随意为之的,结拜者要有共同的志向,而且,也要讲究一定的仪式,不能太草率。
D.本文节选自《颜氏家训·风操篇》,风操是指士大夫的门风节操。作者从传统经学出发,结合当时的实际,论述了对名讳、结交等流行风尚的看法。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北人士全不辨之,名亦呼为字,字固呼为字。
译文:                                                                                   
(2)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
译文:                                                                   
(3)必有志均义敌,令终如始者,方可议之。
译文:                                                                           
文言文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B.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衰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C.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
D.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8—11题,其中8—10为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11题10分)
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第进士,调荆南司理参军。属县捕得杀人者,既自诬服,良肱视验尸与刃,疑之日:“岂有刃盈尺而伤不及寸乎?”白府请自捕逮,未几,果获真杀人者。
民有失财物逾十万,逮平民数十人,方暑,榜掠号呼闻于外;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
改大理寺丞,出知湘阴县。县逋米数千石,岁责里胥代输,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通判杭州,江湖善溢,漂官民庐舍,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潮不为害。时王陶为属官,常以气犯府帅,吏或诉陶,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曰:“使陶以罪去,是以直不容也。”帅遂已。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知虔州,士大夫死岭外者,丧车自虔出,多弱子寡妇。良肱悉力振护,孤女无所依者,出俸钱嫁之。以母老,得知南康军。丁母忧,服除,为三司使判官。
方关、陕用兵,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议遂格
内府出腐币售三司,三司吏将受之,良肱独曰:“若赋诸军,军且怨;不则货诸民,民且病。请付文思院。”
改知明州。朝廷方治汴渠,留提举汴河司。汴水淀淤,流且缓,执政主狭河议。良肱谓:“善治水者不与水争地。方冬水涸,宜自京左浚治,以及畿右,三年,可使水复行地中。”弗听。又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渴,藉荫以休。又其根盘错,与堤为固,伐之不便。”屡争不能得,乃请不与其事。执政虽怒,竟不为屈。改太常少卿、知润州,迁光禄卿、知宣州,治为江东最。请老,提举洪州玉隆观,卒,年八十一。、(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二》)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县逋米数千石逋:拖欠。
B.岁责里胥代输输:缴纳。
C.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闻:上奏。
D.不则货诸民,民且病-病:困苦。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余良肱执政为民的一组是
①白府请自捕逮②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
③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④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
⑤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⑥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良肱擅长断案。虽然被属县捉到的杀人疑凶已经认罪,但余良肱通过查验尸体和刀刃怀疑另有真凶,于是要求亲捕凶手,不久,果然捕获真凶。
B.余良肱为人正直,坚持正义。属官王陶常常因为耿直触犯府帅,府帅趁有人控告王陶的机会,想要挟私恨查办他,余良肱反对这样做,使得府帅不再追究。
C.余良肱体恤弱小。在任虔州知州期间,对于护送士大夫丧车经过虔州的弱子寡妇,他尽力救济,还拿出俸钱帮没有依靠的孤女出嫁。
D.余良肱敢于直言。在朝廷治理汴渠时,作为提举汴河司,他多次对执政大臣的主张提出异议,执政大臣虽然生气,却始终不能使他屈服,最后只好采纳了他的意见。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
(2)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议遂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傅弈,相州邺人也。尤晓天文历数。隋开皇中,以仪曹事汉王谅,及谅举兵,谓弈曰:“今兹荧惑①入井,是何祥也?”弈对曰:“不为怪异。”谅不悦。及谅败,由是免诛,徙扶风。高祖为扶风太守,深礼之;及践祚,召拜太史丞。太史令庾俭,以其父质在隋言占候,忤炀帝意,入狱,竟死狱中,遂惩其事;又耻以数术进,乃荐弈自代,遂迁太史令。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而俭不之恨。时人多俭仁厚,而称弈之率直。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武德七年,弈上疏请除去释教曰:佛在西域,言妖路远,汉译胡书,恣其假托。故使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今之僧尼,请令匹配,即成十万余户,产育男女,自然益国,可以足兵。四海免蚕食之殃,百姓知威福所在。又上疏十一首,词甚切直。高祖付群官详议。中书令萧瑀与之争曰:“佛,圣人也。弈为此议,——‘非圣人者无法’,请置严刑。”弈曰:“礼本于事亲,终于奉上。而佛逾城出家,逃背其父;以匹夫而抗天子,以继体而悖所亲。萧瑀乃遵无父之教,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瑀不能答,但合掌曰:“地狱所设,正为是人!”高祖将从弈言,会传位而止。
贞观十三年卒,年八十五。临终诫其子曰:“释教乱华,举世皆惑,唯独窃叹,众不从我,悲夫!汝等勿学也。”
弈生平遇患,未尝请医服药,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又常醉卧,蹶然起曰:“我其死矣!”因自为墓志曰:“傅弈,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呜呼哀哉!”其纵达皆此类。
(节选自《旧唐书•傅弈传》,有删改)
注解:①荧惑:火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兹荧惑入井,是何祥也祥:预兆
B.以其父质在隋言占候以:凭借
C.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会:符合
D.礼本于事亲,终于奉上奉:侍奉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傅弈为人率直的一组是 (3分)
①弈对曰:“不为怪异”②高祖为扶风太守,深礼之
③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④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⑤又上疏十一首,词甚切直⑥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傅弈侍奉汉王杨谅时,杨谅希望傅弈把“荧惑入井”这一自然现象解释为他的起兵符合天象,而傅弈的回答令杨谅很不高兴。
B.高祖做扶风太守时,对被免于杀头而调到扶风的傅弈非常敬重,等到高祖登基做了皇上后,就召见傅弈并任命他为太史丞。
C.傅弈上书请求废除佛教时说,翻译佛经时,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肆意地加以附会,使得百姓不忠不孝,游手好闲。
D.傅弈平日遇到生病,从来不请医吃药。但他喜欢喝酒,又经常在醉卧时突然惊起,终因醉酒而死,这足见他的放纵旷达。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数举俭之过,而俭不之恨。
⑵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
⑶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⑷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阳固,字敬安。性散傥,不拘小节。少任侠,好剑客,弗事生产。年二十六,始折节好学,遂博览篇籍,有文才。
太和中,从大将军宋王刘昶征艾阳。昶严暴,治军甚急,三军战栗无敢言者。固启谏,并面陈事宜。昶大怒,欲斩之,使监当攻道。回在军勇决,志意闲雅,了无惧色。昶甚奇之。军还,言之高祖。年三十余,始辟大将军府参军事。
初,世宗委任群下,不甚亲览,好桑门①之法。尚书令高肇以外戚权宠,专决朝事;又成阳王禧等并有衅故②,宗室大臣,相见疏薄;而王畿民庶,劳敞益甚。固乃作《南北二都赋》,因以讽谏。
世宗末,中尉王显起宅既成,集僚属飧宴。酒酣问固曰:“此宅何如?”固对日:“晏婴湫隘,流称于今;丰屋生灾,著于《周易》。此盖同传舍耳,唯有德能卒。愿公勉之。”显默然。他日又谓固曰:“吾作太府卿,库藏充实,卿以为何如?”固对曰:“公收百官之禄四分之一,州郡赃赎悉入京藏,以此充府,未足为多。且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岂不戒哉!”显大不悦,以此衔固。又有人间固于显,显因奏固剩请米麦,免固官。
既无事役,遂阖门自守,著《演赜赋》,以明幽微通塞之事。
肃宗即位,大军征硖石,敕为仆射李平行台七兵郎。平奇固勇敢,军中大事悉与谋之。又命固节度水军,固设奇计先期乘贼,获其外城。军罢,太傅、清河王怿举固,除步兵校尉,领汝南王悦耶中令。寻加宁远将军。时悦年少,行多不法,屑近小人。固上疏切谏,以感动悦,悦甚敬惮之。怿大悦,以为举得其人。丁母忧,号慕毁病,杖而能起。练禅之后,犹酒肉不进。时田年逾五十,而丧过于哀,乡党亲族咸叹服焉。
神龟末,清河王怿领太尉,辟固从事中郎。属怿被害,元义秉政,朝野震悚。怿诸子及门生吏僚莫不虑祸,隐避不出,素为怿所厚者弥不自安。固以尝被辟命,遂独诣丧所,尽哀恸哭,良久乃还。仆射游肇闻而叹曰:“虽栾布、王脩何以尚也?君子哉若人!”
固刚直雅正,不畏强御,居官清洁,家无余财。终殁之日,室徒四壁,无以供丧,亲故为其棺敛焉。(节选自《魏书》)
注:①桑门,即“沙门”,佛教专指依戒律出家修道的人。②衅故:罪行。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二十六,始折节好学折:改变
B.始辟大将军府参军事辟:征召
C.显大不悦,以此衔固衔:贬谪官职
D.以明幽微通塞之事明:表明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阳固“不畏强御”的一组是 ()
①固启谏,并面陈事宜。②且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岂不戒哉!
③以明幽微通塞之事。④固设奇计先期乘贼,获其外城。
⑤怿大悦.以为举得其人。⑥遂独诣丧所,尽哀恸哭,良久乃还。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固性格洒脱大方,不拘小节。年轻时,好行侠仗义,不营正事。到二十六岁时,
开始转变,勤奋好学。
B.面对严暴的将军,阳固敢于直谏,凭勇敢果决终获认可;面对敌人,他有勇有谋,设奇计取得胜利。
C.皇帝昏庸,权臣专断,阳固写《南北二都赋》《演赜赋》讽谏;中尉王显侈奢自夸,他毫不客气,直言相劝。
D.阳固为人至孝至义。母亲去世,他“丧过于哀”,让人叹服;为报清河王知遇之恩,他不顾安危,“尽哀恸哭”,令人敬佩。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昶严暴,治军甚急,三军战粟无敢言者。
(2)又有人问固于显,显因奏固剩请米麦,免固官。
(3)虽栾布、王倚何以尚也?君子哉若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爵,字伯珍,富平人。年二十始读书。家贫,燃薪代烛。耕陇上,辄挟册以诵。兄为吏,忤知县系狱。爵投牒直之,并系。会代者至,爵上书讼冤。代者称奇士,立释之,资以膏火。益奋于学,立意为奇节。从同郡韩邦奇游,遂以学行名。
  登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帝方崇饰礼文,爵因使王府还,上言:“臣奉使湖广,睹民多菜色,挈筐操刃,割道殍食之。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赢饥寒之众!”奏入,被俞旨。久之,擢御史,以母老乞归养。服阕,起故官。
帝经年不视朝。岁频旱,日夕建斋醮,修雷坛,屡兴工作。方士陶仲文加宫保,而太仆卿杨最谏死,翊国公郭勋尚承宠用事。二十年元日,微雪。大学士夏言、尚书严嵩等作颂称贺。爵抚膺太息,中宵不能寐。逾月乃上书极谏。
先是,七年三月,灵宝县黄河清,帝遣使祭河神。大学士杨一清、张璁等屡疏请贺,御史鄞人周相抗疏言:“河未清,不足亏陛下德。今好谀喜事之臣张大文饰之,佞风一开,献媚者将接踵。愿罢祭告,止称贺,诏天下臣民毋奏祥瑞,水旱蝗蝻即时以闻。”帝大怒,下相诏狱拷掠之,复杖于廷,谪韶州经历。
及帝中年,益恶言者,中外相戒无敢触忌讳。爵疏诋符瑞,且词过切直。帝震怒,立下诏狱搒掠,血肉狼籍,关以五木,死一夕复苏。所司请送法司拟罪,帝不许,命严锢之。狱卒以帝意不测,屏其家人,不许纳饮食。屡滨于死,处之泰然。既而主事周天佑、御史浦鋐以救爵,先后棰死狱中,自是无敢救者。
逾年,工部员外郎刘魁,再逾年,给事中周怡,皆以言事同系,历五年不释。至二十四年八月,有神降于乩。帝感其言,立出三人狱。未逾月,尚书熊浃疏言乩仙之妄。帝怒曰:“我固知释爵,诸妄言归过者纷至矣。”复令东厂追执之。爵抵家甫十日,校尉至。与共麦饭毕,即就道。尉曰:“盍处置家事?”爵立屏前呼妇曰:“朝廷逮我,我去矣。”竟去不顾,左右观者为泣下。比三人至,复同系镇抚狱,桎梏加严,饮食屡绝,适有天幸得不死。二十六年十一月,大高玄殿灾,帝祷于露台。火光中若有呼三人忠臣者,遂传诏急释之。
居家二年,一日晨起,大鸟集于舍。爵曰:“伯起之祥至矣。”果三日而卒。隆庆初,复官,赠光禄卿,任一子。万历中,赐谥忠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爵投牒直之,并系系:拘囚
B.从同郡韩邦奇游游:交往
C.爵抵家甫十日甫:刚刚
D.比三人至比:等到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爵因使王府还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以母老乞归养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逾月乃上书极谏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果三日而卒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爵也于直言进谏的一组是
①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保补老赢饥寒之众
②爵抚膺太息,中宵不能寐。逾月乃上书极谏
③爵疏诋符瑞,且词过切直
④帝震怒,立下诏狱榜掠
⑤屡滨于死,处之泰然
⑥左右观者为泣下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①②⑤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爵少年时就因为为兄长鸣冤而被答为“奇士”。后来中进士后被授官行人,出使王府回来后向皇帝上奏章,得到同意。
B.因为杨爵上疏诋毁符瑞,嘉靖帝大怒,下令锦衣卫将他下狱进行刑讯。狱卒摸不清皇帝的意图,不准家人给杨爵送饭,因而杨爵几乎死去。
C.在扶乱时,嘉靖皇帝被神言感动,下令释放杨爵等三人,但后来又命令东厂追捕他们。杨爵被捕时非常镇定,围观的人对此感动流泪。
D.嘉靖帝因火灾在露台祈祷时,听见火光中有呼杨爵等三人是忠臣的,虽然很不情愿释放他们,但因怕神降罪,所以就把他们放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赢饥寒之众!
(2)及帝中年,益恶言者,中外相戒无敢触忌讳。
(3)竟去不顾,左右观者为泣下。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適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服”。贾生既已適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闻:闻名,著名
B.乃短贾生曰短:指出……不足
C.为赋以吊屈原吊:凭吊
D.闻长沙卑湿    卑:低洼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诸生于是乃以为能      輮以为轮
B.乃征为廷尉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而问鬼神之本  弃甲曳兵而走
D.及列侯悉就国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用(/)给划线一段话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B.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C.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D.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就非常器重贾谊,担任廷尉后,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使贾谊得到汉文帝的征召。
B.贾谊汉文帝刚刚即位时就主张更改各项法令,让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虽然文帝想提拨他,却也招来嫉妒。
C.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就干脆在面前摆上坐席让贾谊讲述。
D.文帝好长时间没见贾谊,自认为能超过他,交谈后感慨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的老师。

翻译下面句子
⑴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河东凶亦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