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一种能生产甲硫氨酸的M菌,但产量很低,而且当培养液中甲硫氨酸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后,继续培养,甲硫氨酸含量会迅速下降。这是由于甲硫氨酸的积累反过来抑制了其合成。用紫外线照射可选育得到能抗甲硫氨酸抑制的高产新菌株。下列有关选育过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种新菌株的选育方法属于用物理因素诱导的诱变育种 |
B.M菌培养液中甲硫氨酸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后又不断减少是反馈调节的结果 |
C.用紫外线照射M菌的同时,还应在其培养基中添加甲硫氨酸 |
D.该选育过程中采用的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 |
精子变形时,线粒体集中在尾基部的原因解释是 ( )
A.释放顶体酶发生透明带反应 | B.产生能量促进精子运动 |
C.有利于质基因进入受精卵 | D.受细胞核的挤压形成 |
哺乳动物受精过程中,精子释放的酶是 ( )
A.溶菌酶 | B.蛋白酶 | C.顶体酶 | D.获能酶 |
精子获能所利用的化学物质可以是 ( )
A.一定浓度的肝素 | B.一定浓度的ATP | C.一定浓度的葡萄糖 | D.一定浓度的血清 |
胚胎工程的最终技术环节是 ( )
A.细胞融合 B体外受精 C.胚胎移植 D.胚胎分割
关于受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后,释放顶体酶穿过透明带进入放射冠 |
B.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 |
C.精子与卵黄膜相互融合,精子入卵 |
D.雄原核形成的同时,卵子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