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将若干黑藻、水草及小鱼分为两份(假设完全相同),分别放入A、B两个盛有等量湖水的相同玻璃缸内,使之处于气密状态,并对B缸进行遮光处理。实验在温度适宜的暗室中进行,从距玻璃缸0.5m处用不同功率的灯泡分别给予光照1 h,期间用氧气探测仪记录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单位是ml/h),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湖水作为A缸和B缸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为其中的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B.A 缸在30 W时生产者的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C.B缸中测定的是该生态系统中每小时细胞呼吸的耗氧量
D.光照强度为45 W时,氧气的产生量与消耗量相等
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
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 |
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A.竞争 | B.共生 | C.寄生 | D.捕食 |
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
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
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 | 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
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 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 |
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年龄期 |
个体数 |
||
甲 |
乙 |
丙 |
|
幼年期 |
600 |
400 |
200 |
成年期 |
400 |
400 |
400 |
老年期 |
200 |
400 |
600 |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
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
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