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与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30多年(19世纪60~90年代)的自强运动……从而启动了中国现代化的最初步伐。
--------------马克尧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乃知其战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巧,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方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抡、水雷、电线、铁路,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三:臣窈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敬。国会者,君与民共论一国之政法也。盖出自三权鼎立说,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故人主与千万之国民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有为
回答: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我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2)材料二与"自强运动"相比,在"学习西方"方面有何新的认识?
(3)材料三反映出维新派哪些主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对这首歌曲,相信我们很多同学都听过。
请回答:
(1)你能介绍一些有关这首歌曲诞生的背景知识吗?(答案要求包括它创作的历史背景、词曲作者)
(2)你能否解释一下,歌词中“奴隶”是指哪个阶级?歌词中的“旧世界”代表的是什么制度?
(3)联系历史与现实,请告诉我们,你是如何理解“要为真理而斗争!”这句歌词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治政府兴建工厂,修筑铁路,举办邮政、电讯事业,扶植、保护私人企业的发展。为“求知识于世界”,日本还请来大批欧美专家和技师。
材料二:(明治政府)规定了统一的学制;仿照欧美,设立了新式学校,普及初等教育。政府提倡学习欧美的资本主义文明,盖洋楼,吃洋餐,穿西服,改变传统的日本发型。
材料三:下图:东京街头有了电灯。

──以上材料均摘引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请回答:
(1)以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关于明治维新内容的介绍。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出材料主要内容。
(2)以上三则材料中,哪些内容充分体现了当时世界科技发展的领先成就?
(3)通过以上材料,你认为明治维新这段历史给我们的启示应当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图:法国社会等级制度

材料二:他(伏尔泰)“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文明恶棍’,还说天主教就是‘一群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的罗网’。”
──摘引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中反映的内容,请你描绘出18世纪法国社会等级状况?
(2)材料二反映出伏尔泰的思想立场是什么?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路易十六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美国华裔能源部长朱棣文曾说:“第一次工业革命让人类摆脱劳力和使用牛马等动物帮忙的生活,但成本却让人类暴露在二氧化碳的污染下。下次工业革命将会使人类在享受便利能源之余,对于环境的污染也会相应减少。”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在这次工业革命中。“让人类暴露在二氧化碳的污染下”的能源是什么?
(2) “下次工业革命”中的“便利能源”是指什么?这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到什么时代?(各2分,共4分)
(3) “科技改善生活”。我们今天还有哪些生活用品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至少写出两个)
(4)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有可能带来一些社会问题,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谈谈工业革命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至少答两点,共4分)

材料一、华盛顿异人也,其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潜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
――徐继《瀛环志略》
材料二、我们重新选举一位公民来主持美国政府的行政工作已为期不远了。实际上,现在已经到了必须运用你们的思想来考虑将此重任托付给谁的时候了。……那就是我已下定决心,谢绝把我列为候选人。
——乔治·华盛顿《告别辞》
(1)材料一中,(华盛顿)“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具体指什么事件?
(2)材料二的“谢绝将我列为候选人”指什么?结合所学,谈谈华盛顿的“选择”对美国历史的影响。
(3)和华盛顿一样,在美国历史发展进程中还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请列举一位你尊敬的美国著名科学家,并简要介绍他的功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