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到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这种是"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大力发展和保护森林。统计显示,1981年至2012年全国共有139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累计植树640亿株,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20.36%。尽管如此中国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
(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2)联系上述材料,说说为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清洁区的打扫是班级的常规工作之一,最近,九(1)班有一部分同学在值日时,敷衍了事,班级卫生经常受到学校的批评,对此,这部分学生说,垃圾又不是我们丢的,我凭什么要打扫。班主任说,我们班是个集体,作为集体的一员,你们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请你向这部分同学说明什么是责任?
(2)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关爱集体的人?
“雷锋传人”郭明义,入党30年来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30年如一日热心公益事业:1994年以来,共捐款12万余元,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生;他把被评为先进的奖金、补贴以及献血获得的慰问品全部捐给了困难学生和工友;他给300余个濒临绝望和无助的困难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2011年9月22日,郭明义同志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1)郭明义身上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至少写出三个方面,3分)
(2)请列举青少年可以参与的三个公益活动。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陈光标——助人为乐;王敏——见义勇为;施华山——敬业奉献;黄代小——孝老爱亲;“信义兄弟”——诚实守信……他们就是“中国人的脊梁”。“学英模、见行动”。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你将怎样做?
一个学生因破坏行为受到停乘校车一周的处罚,他只好每天步行上学。有人问他的母亲为什么不用家里的汽车送他去上学,孩子的母亲坚决地说:“不,他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同一件事情,有的家长也许会出面与学校交涉,请求撤消对孩子的处罚,或者家长亲自送孩子上学。你觉得家长应选择哪种做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一:2011年6月15日至7月8日,西藏和平解放60年成就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展览以西藏和平解放60年为主线,分为“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大幅改善的人民生活”、“西藏的明天更加美好”四个部分。展厅内,500余幅图片、图表以及丰富翔实的历史文献和实物、生动新颖的多媒体演示,向观众生动展示了西藏和平解放的重要历史进程和伟大历史意义,充分展现了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和发展前景。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而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根本利益。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2)青少年学生应如何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