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所运用的原理是( )
| A.单独利用甲基绿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在细胞中分布,从而推之RNA的分布 |
| B.单独利用吡罗红对细胞染色,可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之DNA的分布 |
| C.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的分布 |
| D.在细胞核、细胞质内可以分别提取到DNA和RNA,由此说明DNA和RNA的分布 |
观察到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
|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
|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
|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
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 A.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 |
| B.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
| 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
| D.Aa杂合体(子)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 |
图A和图B为处于相同分裂阶段的两种动物细胞,都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关于它们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细胞A的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细胞中央 |
| B.细胞A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
| C.联会发生在细胞B,而不会发生在细胞A |
| D.细胞B的染色体与亲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
如图是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a)数目、核DNA分子(b)数目的柱形统计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①可表示有丝分裂,该时期染色体和DNA完成了复制 |
| B.①可表示减数分裂,该时期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
| C.②可表示有丝分裂,该时期发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
| D.②可表示减数分裂,该时期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
关于高等动物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和精子在受精过程中是随机结合的 |
| B.精卵结合使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数目 |
| C.受精作用中精卵融合利用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
| D.卵细胞同受精卵一样新陈代谢非常旺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