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点燃细铁丝发生剧烈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为防止集气瓶破裂,常采取的措施是
(2)已知铁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将生锈的铁钉(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F e 2 O 3 )放入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有铁剩余,写出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是(用符号表示)。
(3)高炉炼铁中,焦炭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把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有固体剩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写字母序号)。

剩余固体肯定含有银 剩余固体肯定是银和铜 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 F e 2 + C u 2 + 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含有 A g + C u 2 +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金属资源的保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右图是一个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分别代表氢原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① 反应后还应再填入一个以下哪种微粒(17)

A. B. C. D.

② 该反应过程中共涉及到 (18)种物质。
③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9)

实验室用加热固体高锰酸钾(KMnO4)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反应后生成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和氧气。
①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3)
② 完全反应后试管中固体剩余物是锰酸钾(易溶于水)和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要将这两种固体分离可以按以下流程进行操作。

I.操作M的名称是(14) ,固体A是(15)
II.玻璃棒在操作N中的作用是(16)

2013年8月,第十二届全运会主火炬在辽宁省沈阳市奥体中心体育场被点燃,熊熊圣火见证了中国健儿在本次全运会上的精彩表现。
① 火炬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丙烷由(7) 种元素组成,各元素的质量之比为(8) ,1 mol丙烷中约含有(9) 个碳原子。
② 历史上人们尝试使用过很多物质作为火炬中的燃料,例如硫。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10) ,燃烧时产生 (11) 色火焰,但硫不适合做火炬燃料,原因是(12)

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关系图是物质与分子、原子的关系图。

① 请将“分子”、“原子”填入右图中相应的圆圈内。
② 能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6)

在氮气、二氧化碳、氧气、氦气、氢气五种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① 性质很稳定,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或飞艇:(1)
② 常温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
③ 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3)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