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理由、结论及因果关系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理由 |
结论 |
| A |
键能:N≡N>Cl-Cl |
单质沸点:N2>Cl2 |
| B |
分子中可电离的H+个数:H2SO4>CH3COOH |
酸性:H2SO4>CH3COOH |
| C |
元素的非金属性:N>P |
酸性:HNO3>H3PO4 |
| D |
氧化性:Fe3+>Cu2+ |
还原性:Fe2+>Cu |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 A.图甲表示CH3COOH溶液中逐步加CH3COONa固体后,溶液pH的变化 |
| B.图乙表示在CH3COOH溶液中加水时溶液的导电性变化,则CH3COOH溶液的pH:a>b |
| C.图丙表示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焓变 |
D.图丁表示等量NO2在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不同温度下分别发生反应: 2NO2(g) N2O4(g),相同时间后测得NO2含量的曲线,则该反应的△H<0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轮船表面涂刷富锌油漆,能有效防止船体在海水中被腐蚀 |
B.0.1mol·L-1氨水加水稀释后,溶液中 的值减小 |
| C.用pH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中和等物质的量的NaOH,消耗醋酸的体积更大 |
| D.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
已知:①2H2(g)+O2(g)=2H2O(g)△H1
②3H2(g)+Fe2O3(s)=2Fe(s)+3H2O(g)△H2
③2Fe(s)+
O2(g)=Fe2O3(s)△H3
④2Al(s)+
O2(g)=Al2O3(s)△H4
⑤2Al(s)+Fe2O3(s)=A12O3(s)+2Fe(s)△H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H1<0,△H3>0 | B.△H5<0,△H4<△H3 |
| C.△H1=△H2+△H3 | D.△H3=△H4+△H5 |
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Y的氟化物YF3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Z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W的最高正价为+7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rW>rZ>rY |
| B.元素W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Y 的强 |
| C.X与Y形成的原子晶体X3Y4的熔点可能比金刚石高 |
| D.X与W形成的化合物和Z与W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
甲、乙、丙、丁、戊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略去,箭头表示一步转化)。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 物质 选项 |
甲 |
乙 |
丙 |
戊 |
丁 |
| A |
Cu |
HNO3 |
Cu(NO3)2 |
Fe |
NO |
| B |
H2O |
Fe |
H2 |
O2 |
Fe2O3 |
| C |
Al |
NaOH |
H2 |
Al2O3 |
NaAlO2 |
| D |
CH3CHO |
O2 |
CH3COOH |
H2 |
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