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它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 使水平能见度< 10km, 造成空气普遍浑浊。近年来霾天气在我国越来越频繁出现。下列关于霾在我国发生频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南方多于北方 ②东部多于西部
③城市多于农村 ④冬季多于秋季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下列所示的曲线图中,近地面气温变化有利于霾天气形成的是
下列我国应对霾天气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A.形成以核能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
B.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
C.大力推进城市化发展 |
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
读“北半球某区域冬季某月地面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各题。图中字母a、b、c、d四处风向表示正确的是
A.a | B.b |
C.c | D.d |
有关图中各地的天气状况,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比乙地气压高 |
B.A地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
C.甲地比乙地风力小 |
D.①、③两地为阴雨天气 |
读“沿106.5° E经线的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1月,④地气温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①地
A.受夏季风影响较小 | B.受冬季风影响较大 |
C.森林覆盖率高 | D.海拔较高 |
图中山地②年降水量最多的海拔高度大约位于
A.北坡海拔2100米处 | B.海拔2500米处 |
C.南坡海拔2200米处 | D.海拔2900米处 |
图中③地的气温年较差最接近
A.30℃ | B.25℃ |
C.20℃ | D.15℃ |
下图示意某国家部分经济活动分布。该国人口2400多万,人口自然增长约2.4%,矿产品、可可和木材为其三大经济支柱。回答下列各题。该国
A.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
B.地势南部高,北部低 |
C.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 |
D.人口增长处于原始型 |
关于该国经济活动的正确叙述是
A.北部地区主要发展乳畜业 |
B.南部沿海有世界著名渔场 |
C.木材产自常绿硬叶林区 |
D.主要出口林矿等初级产品 |
图中甲地发展炼铝工业的突出优势是
①铝土矿丰富,接近原料地 ②邻近水库,提供优质水源 ③附近有水电站,能源充足④城市密集,消费市场广阔⑤有铁路运输和海运,交通便利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④⑤ |
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下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 |
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 |
C.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 |
D.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 |
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A.甲、乙 | B.甲、丙 |
C.乙、丁 | D.乙、戊 |
图示区域内最小高差可能为
A.451 | B.500 |
C.549 | D.450 |
资源型城市是伴随资源开发而兴起,并形成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我国资源型城市中,20%处于成长期,68%处于成熟期,12%处于衰落期。鸡西市在发展非“黑”产业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顺利实现了产业由“黑”变“绿”的转变,“黑”与“绿”的比重由过去的8:2调整为3:7。有关鸡西市产业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黑”产业主体是钢铁产业 |
B.鸡西市产业调整的方向把第一、三产业作为重点 |
C.药材开发、生态旅游不属于“绿”产业的范围 |
D.现在鸡西市70%为第一产业,30%为第二产业 |
下列有关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措施,不可行的是
A.加强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使夕阳产业重现生机 |
B.对废矿区复垦,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筑业等 |
C.完善基础设施,关闭整合亏损严重且又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企业 |
D.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都面临成长一成熟一衰落的过程,寻找新产业是唯一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