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年 份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项 目
总量(亿元)
比上年增长(%)
总量(亿元)
比上年增长(%)
总量(亿元)
比上年增长(%)
总量(亿元)
比上年增长(%)
GDP
314045
9.6
340903
9.2
397983
10.3
471564
7.8
财政收入
61330
19.5
68518
11.7
83080
21.3
103740
24.8
城镇居民收入
15781
8.4
17175
9.8
19109
7.8
21810
8.4
农村居民收入
4761
8.0
5153
8.5
5919
10.9
6977
10.9

材料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梦想。”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国梦”的深刻解析。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地奋起抗争,我们也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所以要实现国富民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1)表格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有人认为:民富是生产出来的。结合表格运用“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的有关知识,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3)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阐明,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对实现国富民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能源和资源的总量虽然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却很低。例如,我国人均国土面积0.8公顷,人均耕地0.11公顷,人均草地0.33公顷,人均森林面积0.1公顷,分别为世界人均值的29%、40%、50%、17%;人均原油可采储量2.6吨,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1074立方米,人均煤炭可采储量89.8吨,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5%、4.5%、50%。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必须大力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谈谈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正确性。

某村遭受特大水灾,面对灾情人们议论纷纷。
村民甲说:“这是天意呀,老天爷要对咱们惩罚,有啥法子呢?”
村民乙说:“天意倒不是天意,倒是今年的辛苦全白费了,荒年已成定局,我们只有自认倒霉啦!”
村民丙说:“灾害已经发生,这是事实,但人还是有办法的,夏季损失秋季补,农业损失副业补,要生产自救战胜灾害。”
(1)请指出上述三个村民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思想。
(2)简要评析他们对灾害的态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上述材料是如何反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
(2)科学发展观是怎样体现哲学与时代关系的?

材料一:综观腐败贪官,不管职务级别的大小,其贪性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往往是从接受别人的小恩小惠开始的。2010年3月17日,河北高级法院对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黄森宣判,被判无期徒刑
材料二 贺国强2月23日在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切实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成就取信于民
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贪官是怎样产生的,并指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反腐败斗争中应该怎样做 (8分)

材料一 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中心,城市的兴起是人类告别蛮荒的标志。早期的城市是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农业城市,自然和谐,但城市功能简单。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片面强调城市的经济功能和集聚功能,城市变成了工业城市。“先发展,后污染”的模式致使城市在不断发展和膨胀中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诸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贫富差距等各种“城市病”的挑战。人们发现,城市远非“理想国”。在人类转向生态文明的新阶段,如何更新理念,应对矛盾,彰显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这一城市本质,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
材料二 2010年4月30日,第4l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开幕。全球80个城市围绕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创新、社区的重塑及城市和乡村的互动,在城市最佳实践区同台演绎和展示自己的城市发展理念,用低碳、绿色、和谐的共同追求,诠释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世博历史上首个城市主题,在跨越历史、现在、未来的巨大时空坐标上审视城市发展功能,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升华城市发展理念,促进城市科学发展。
结合城市发展理念的变迁,说明人类是如何追求和发展真理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