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揭晓,到遍地开花的志愿服务活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促进了人们对善与美的推崇和坚守。由此可见
| A.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
| B.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
| C.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
| D.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
近年来,各地刮起了一股哄抢文化名人之风,全国呈现出“伏羲东奔西走,皇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都有,炎舜遍地开花,赵云两个户口,李白回不了家…”的混乱局面。这种状况启示我们必须
| A.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
| B.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
| C.坚持古为今用,大力开发利用文化遗产 |
| D.吸纳传统文化精髓,警惕迷失文化发展的方向 |
微博时代的到来,意味着
| A.文化传播的手段越来越向多样化发展 |
| B.一种新的传媒的出现和旧的传媒的消失 |
| C.标志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
| D.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文化传播增加了新的途径 |
漫画反映了我国当前微博中的现象,说明现代传媒
| A.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传播,应积极发展 |
| B.作为现代传媒工具要正确使用 |
| C.微博传递信息真假难辨,要慎重使用 |
| D.微博的虚拟空间内的确有一种“坏人坏事轻信症”和放大丑恶信息的惯性,应禁止使用 |
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清朝李静山这首《节令门·端阳》说明
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②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 A.①②③ | B.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