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正午,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要素有关呢?光斑有如何形成的呢?对此探明马上进行了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
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
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是_________(合理、不合理)的;
(2)为了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甲乙丙丁四个带孔的卡片,如图所示,其中甲、乙卡片中小孔的尺寸均为3mm,甲、丙、丁卡片中的大孔的尺寸均为2cm,且丙、丁卡片中大孔尺寸相同,在进行探究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通过卡片上的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甲 乙 丙 丁
让你在甲、乙、丙、丁四张卡片中选择一张卡片用来验证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你选用________卡片;在探究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是否有关时,小明选用甲卡片进行实验探究,发现白纸上得到四个圆形光斑,由此得出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无关的结论,这结论_________(可靠、不可靠),若由你进行探究,你将如何设计带孔的卡片?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孔的形状。
(3)通过探究,他们得到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_。
A.通过小孔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像,通过大孔形成的光斑不是像; |
B.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大孔形成的光斑与大孔的形状有关 |
C.小孔和大孔所形成的光斑,其大小均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 |
D.不管光斑是不是像,他们都是有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
下表是小红和晓伟同学在做“研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电阻阻值之间关系”的实验时,记录的一部分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电功率P与电阻R的关系:在的条件下,P =。
R/W |
2.5 |
3 |
3.5 |
4 |
4.5 |
5 |
6 |
7.5 |
U/V |
2 |
2.4 |
2.8 |
3.2 |
3.6 |
4 |
4.8 |
6 |
P/W |
1.6 |
1.92 |
2.24 |
2.56 |
2.88 |
3.2 |
3.84 |
4.8 |
图是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装置图。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自由端,将重为6N钩码从A位置匀速提升到B位置,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A' 位置匀速竖直上升到B' 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绳的拉力为2.5N,则:
(1) 总功是J。
(2)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3) 若将三个钩码减少到两个,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已知小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2.5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20Ω,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
(1)请根据图甲将图乙中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
(2)开关S连接触点“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左端移到最右端时,电流表的指针在图20丙所示的位置,则电源电压U=______V。
(3)开关S仍连接触点“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5A,则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______Ω;再将开关S连接触点“2”,电流表的示数为0.2A,则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______W;为了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______滑动。
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他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
(1)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10cm刻度时,再移动光屏,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位置偏高,则应将光屏向______调节。(填“上”、“下”)
(2)调好光屏后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_____的实像,光屏应在____的刻度范围内。
(3)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处,光屏应______才能得到清晰的像。(填“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容器与粗细不均匀的水平管相连,管口装有阀门, A、B、C为底部连通的敞口竖直管。容器中装有足量的水,当阀门打开水流动时,三根竖直管中的水柱最低的是管(填:“A”、“B”或“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