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个中学生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100Pa |
B.一本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1kg |
C.一个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三楼所做的功约为3000J |
D.考场内一盏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为2A |
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水银的比热容是0.14×103J/(kg·℃),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相同的水和水银,温度都升高1℃,水吸收的热量是水银的30倍 |
B.质量相同的水和水银,降低相同的温度,水银放出的热量是水的1/30 |
C.质量相同的水和水银,吸收相同的热量,若水银升高1℃,则水要升高30℃ |
D.若30kg的水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全部被1kg的水银所吸收,则水银的温度升高1℃ |
某同学在劳技课上,用切割机把一个铜块切成了两半,则其中的一半铜块()
A.密度、比热容均减小一半 | B.密度、比热容均不变 |
C.密度减小一半,比热容不变 | D.密度不变,比热容减小一半 |
质量相等的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它们吸收的热量()
A.初温不知,无法判断 | B.一样多 |
C.热水吸收的热量多 | D.冷水吸收的热量多 |
通过可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物理规律,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探究方法。小明观察到以下的现象,并进行了初步推测,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A.现象:用手很难将固体压缩,推测:固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
B.现象: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推测:分子间有引力 |
C.现象: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推测:分子间存在空隙 |
D.现象:红墨水滴入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红,推测: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
B.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
C.“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
D.把蔗糖放在水中变成糖水,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