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老师用矿泉水瓶为同学们演示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矿泉水瓶内装半瓶沙子,拧紧瓶盖,用厚毛巾包住,手握毛巾用力快速晃动瓶子约五分钟后,沙子变热,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沙子内能增加的(选填“热传递”或“做功”).
(2)用矿泉水瓶从饮水机接水的过程中,听到瓶中传出的声音的音调越来越 .
(3)如图所示,将细线系在矿泉水瓶下部,沿水平方向拉动细线使其沿同一水平桌面匀速移动,发现拉满瓶水比拉半瓶水需要的力大,此现象表面在接触面的 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小红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的操作如图a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b所示,水的沸点为℃.
(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如果测量方法正确,你认为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小常同学从课外资料中了解到,庄子曾提出:如果水积得不够多,那么承载大船就没有力量。也就是说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多少有关。庄子的说法有道理吗?
(1)小常从实验室找来了烧杯、木块(不吸水)、弹簧测力计等器材,研究浮力大小是否和水的多少有关。
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如图甲)。再将木块放入烧杯内的水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乙)。然后他_______(填操作),发现木块仍然漂浮。经分析可知,木块两次受到的浮力都为__________牛。从而得出木块漂浮时浮力大小与水的多少无关。
(2)小常进一步开展了如图丙实验。往两个形状相同的塑料盆A、B中各加入10牛的水,再将B盆放入A盆,B盆漂浮。这时B盆所受浮力:F浮=GB盆+10N>10N。继续往B盆内加30牛水,B盆仍漂浮。小常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小常的探究活动,你认为面对前人的观点,应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
A. 普通人的观点可以质疑,科学家的观点也可以质疑
B. 只要多数人认同的观点我们就要全盘接受
C. 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等方法去验证观点是否正确
D. 到目前为止没人反对的观点我们就可以放心接受
资料显示:牛奶中掺水量越多,牛奶密度越小。小丽想通过测定密度来比较二种牛奶品质的优劣,她自制了一个可测液体密度的“浮标”― 在竹筷子下面缠绕一些铁丝,如图甲所示。
(1)纯牛奶是________________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
(2)分别将“浮标”浸人A 、B 两牛奶中,待静止后,筷子上与液面相平的位置分别标记为A 和B ,如图乙所示。比较标线A 和B 的上下位置,可知A 、B 牛奶的密度为ρA_______ρB,由此可知A 、B 牛奶品质的优劣。
(3)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发现“浮标”杆上的二条标记线靠得很近,为了更易区分,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浮标”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伏安法测量L1和L2两个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已知L1和L2的额定电压分别为3.8V和2.5V、阻值均约为10Ω。所提供的器材有:电源(电压约为6V)、电流表、电压表和开关各一个,滑动变阻器(“10Ω 2A”、“50Ω 1A”)两个,导线若干。
(1)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此时所用滑动变阻器是“10Ω 2A”)
(2)先将滑片移到最左端,再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微弱发光,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指针指向零刻度线。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
(3)故障排除后,再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这时L1的实际功率是W
(4)完成L1的测量后,为测灯泡L2的电功率,只将图甲中的L1换成L2.闭合开关后,发现L2发光过亮,不能进行实验.为了完成灯炮L2电功率的测量,并使测量结果能更准确一些,在测量L2电功率之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首先断开开关,然后。最终测出了灯泡L2的额定功率。
小红看到运动员拉弓射箭时,弓拉得越弯,箭射得越远。小红猜想:弹性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弹性形变有关。
⑴为验证其猜想是否正确,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小球置于弹簧的右端,将同一个弹簧每次压缩的长度(弹簧被压缩后未超过其弹性限度),松开后小球弹开钻入同一位置的相同纸盒,并留在其中,分析比较纸盒,从而比较同一弹簧在不同弹性形变时弹性势能的大小。
⑵假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