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归纳同盟国和轴心国军火产量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轴心国在1943年军火产量增长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请完成:
(1)战后初期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主要由哪两个部分构成?
(2)观察下边两个图徽。这两个图徽所代表的国际经济组织分别是什么?
图1 图2
(3)1997年,韩国发生金融危机,韩元一落千丈,整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只剩下39亿美元。在当时的情况下,假如你是韩国政府领导人,你应当向哪一国际经济组织申请援助?为什么?
(4)从1995年1月1日起,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贸易体系建立起来。从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到世贸组织共用一个规则,这反映了战后国际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
电力与核能的广泛应用分别是第二次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成就。请结合下列图片与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图1 田纳西图2 第聂伯河水电站
河水利工程
图3 法国国图4 20世纪70年代末苏联
营企业核电站 阅兵式上展示的洲际导弹
(1)图1与图2分别反映了20世纪哪两个国家兴建的水利工程?结合当时两国历史背景,分析这两个国家兴建上述水利工程的原因有何不同?
(2)图3与图4反映当时西方与苏联的经济建设分别有何特点?
(3)图1与图3、图2与图4所反映的历史分别有何内在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克服日益恶化的粮荒,苏维埃政府在国家粮食垄断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了强制收集余粮的非常措施。1919年1月11日,颁布了名为“关于在各产粮省份收集余粮和饲料交国家支配”的法令。为了满足国家的紧急需要,法令规定农民除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其数量由政府确定)以外,全部余粮按国家固定价格交售给国家。……粮食征购的价格很低……所以农民几乎是无偿将粮食贷给国家。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特殊的过渡办法……
——列宁《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
材料三 粮食税,是从极度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迫使我们所实行的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向正常的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的一种形式。
——列宁《论粮食税》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三,分析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的原因。
(2)材料二中提到“特殊的过渡方法”是指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苏俄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依据的最基本的国情。有何作用?
有人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而政府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是一只“看得见的手”。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经历了从单纯依靠“看不见的手”转为兼用“看得见的手”的过程。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30年代初,胡佛政府运用的是上述哪只手?其主要观点是什么?结果如何?
(2)罗斯福总统运用的是上述哪只手?列举三例说明他在社会救济方面是如何用这只手的。并说明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里根总统和克林顿总统分别是如何运用“看得见的手”的?结果如何?
股票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股市迎来了“黑色星期四”:“开盘的铃声响过,股票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易手,股价狂跌。交易所供游客参观、可以俯视交易大厅的走廊上挤满了人,有人在尖叫,有人在哭泣。”一份娱乐杂志发表了这样一个标题的新闻:“Wall Street Lays An Egg”——华尔街下了一个大蛋!意思是所有股民“两年半中市场辛辛苦苦积累的所有收益都化为乌有,付之东流”。
材料二 1986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来华访问时,送给邓小平的礼物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章和证券样本,而邓小平回赠了他中国刚刚上市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的股票。邓小平的这一行动被认为寓意深刻。对此,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评价中国未来的行动将给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们的认识规律将被改变。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美国政府为应对这种现象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三邓小平回赠“飞乐股票”的深刻寓意是什么?如何认识基辛格所说的“人们的认识规律将被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