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在《中国纪事》中写道:“1934~1935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全同外界隔绝,此事造成的后果尤其严重。他们从国际共产主义工人运动那里,具体地说就是从共产国际方面,既不能得到忠告,也不能得到帮助。”而这产生的实际后果是中国共产党
| A.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
| B.放弃了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 |
| C.撤销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 |
| D.背离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1989年11月柏林墙开放后不久,民主德国边防兵把一个小孩抱到墙上,让他看一眼西柏林市景。此景反映
| A.两极格局形成 | B.两个德国出现 | C.两德统一在望 | D.美苏冷战结束 |
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对抗并未真正爆发大战,其主要原因是
| A.美苏双方势均力敌 | B.双方合作多于对抗 |
| C.各国反战运动高涨 | D.霸权主义受到遏制 |
二战后初期,“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雅尔塔体制的确立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③北约组织的建立④对德分区的占领
|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③④ |
人们称美苏“冷战”对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下面是在一次课堂讲座中,同学们对美苏“冷战”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发表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有
①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②导致两个德国和两个朝鲜的出现
③使各国人民一直处于核战争的恐惧之中④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杜鲁门称,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都是美国遏制战略的组成部分 |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
| C.都着眼与反共、反苏 | D.都为了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