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指出:“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材料中“强大的革命”
| A.根源于近代民族矛盾的激化 | B.形成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
| C.提出的某些思想具有近代化因素 | D.促进了传统小农经济的瓦解 |
下图反映了英国1856-1868年纺织业的发展情况,综合分析图中信息可知
| A.19世纪60年代,英国已经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 |
| B.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 C.技术进步导致1868年蒸汽织机台数、在业人数下降 |
| D.1861年以后,工业革命对英国纺织业的影响日益减弱 |
美国宪法制定者之一汉密尔顿认为:“民众是反覆无常的,他们甚少会冷静地判断是非善恶。因此,我们必须在政府中为出身富裕的阶层永久地保留一定的地位,他们可以对民众复杂多变的情绪要求作出理性的判断,……也就可以保持政府的正常和良好运作。”汉密尔顿的核心主张是
| A.以财产区分民众等级 | B.实行代议制民主 |
| C.保留美国的奴隶制 | D.保持贵族特权地位 |
阅读下表可知
| A.两岸三地间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
| B.大陆为台湾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牺牲 |
| C.香港在两岸经济交流中起决定作用 |
| D.“三通”的实现促进了两岸经济交流 |
下图是1927年3月25日《国民日报》关于安庆“三二三”反革命事件的报道。对这一事件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A.国共两党公开决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
| B.中共隐忍妥协,力保北伐战争取得胜利 |
| C.中共仍坚持“左”倾路线,导致革命失败 |
| D.国民党全面抛弃新三民主义,叛变革命 |
近代史专家徐中约认为,1898年戊戌政变削弱了汉人激进派和温和派的势力,满人重新占据了要职。这些人拒绝外交和与各国互相迁就……在他们的影响下,太后也决定不再向外国列强作出更多的让步。作者认为戊戌政变
| A.维护了民族独立 | B.直接导致革命发生 |
| C.顺应了中国近代化 | D.表明清廷日趋保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