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
| A.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 |
|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 |
| C.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思想 |
|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北魏孝文帝之所以把都城迁往洛阳,从主观动机上不包括
| A.便于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 B.为保证改革的顺利开展 |
| C.加强对黄河流域地区的统治 | D.洛阳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 A.社会处于新旧制度交替的变革时代 |
| B.思想家著书立说的政治环境比较宽松 |
| C.私人授徒讲学在当时蔚然成风 |
| D.封建地主阶级治国模式大体确定下来 |
下列对经济全球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接受 |
| B.使全球经济的发展更加平衡 |
| C.是经济多极化形成的标志 |
| D.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
下图反映的是哪一次重要的历史会议?
| A.万隆亚非会议 | B.日内瓦会议 |
| C.26届联合国大会 | D.上海APEC会议 |
经济全球化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新一轮的危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 A.取消国际不平等交换 | B.免除发展中国家的外债 |
| C.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 D.缩小各国间的贫富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