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代有关“丧葬传统”的观点有:一、“丧礼,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或以不丧之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二、“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后起,杖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据此判断以下符合材料的观点为

A.两种观点分别为儒家和法家思想
B.两种观点都反映的是下层民众的立场
C.两种观点都主张厚葬久葬
D.两种观点都着眼于“礼”的社会功能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人,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这种经营方式是()

A.租佃式经营 B.田庄式经营 C.自耕农式经营 D.井田制经营

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初会痼疾。其原因是(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

在我国封建社会,处于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是( )

A.国有土地所有制 B.地主土地所有制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D.村社土地所有制

《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 )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井田制趋于瓦解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土地兼并严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