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食货志》记载:“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北魏孝文帝时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土地政策是
| A.推行均田制 | B.实行三长制 |
| C.实行俸禄制 | D.废除宗主督护制 |
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表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单位:亿元
| 年份 |
工业总产值 |
重工业产值 |
轻工业产值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
| 1957 |
704 |
317 |
387 |
537 |
| 1958 |
1083 |
580 |
503 |
566 |
| 1959 |
1483 |
867 |
616 |
497 |
| 1960 |
1637 |
1090 |
547 |
457 |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票证是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外在表现之一。我国票证使用最集中的时期是20世纪
| A.40—50年代 | B.50—80年代 |
| C.80—90年代 | D.90年代以后 |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是党在农业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决策。从 1949 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总趋势是:
| A.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包给个人自负盈亏 |
|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C.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 |
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于1937年 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美国有意识地抬高银价,……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面对这一“困苦”,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措施是
| A.实行“币制改革” | B.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 |
| 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 |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其中F1为动力,F2为阻力,F2>F1的情况最可能出现于
| A.甲午战争后的初期 |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 C.南京国民政府的前十年 | D.解放战争期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