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被古人称为最公平的制度,这是因为科举制度
A.考试只在儒家经典范围内命题 |
B.分科考试、择优录取,保持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
C.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教育文化的发展 |
D.官员、人才的选拔不再受血统、门第等因素的影响 |
约翰·麦克里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指出:“社会主义理论之成败,判断标准是它能不能因应它当代世界的事实,而且如果它的当代世界改变,它却不变,未免奇怪。此外,我们不可忘了,社会主义批判的世界,即资本主义世界,是会转化的,与资本主义所取代的那些世界甚不相同。”在这里,该学者强调
A.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 | B.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
C.社会主义理论应与时俱进 |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应相互借鉴 |
图为本杰明·富兰克林1754年绘制的政治漫画,讽刺当时北美殖民地的状况。其意图是号召北美殖民地
A.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 | B.团结起来以实现独立 |
C.组建统一的联邦政府 | D.成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
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t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 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 | 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
俞可平在《人民至上——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文中指出:“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在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中最根本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1903年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一套“蒙学教科书”,其中《蒙学修身教科书》分修己、保身、待人、处世四章,有关守法、纳税、财产和政治等内容属于“处世”章,相关课文有:“纳税者皆有监督用此税项之权”;“我于公财产无取用之权,我于私财产有支付之权”;“天下无无政治之国家……同一政治,必民之多数以为可者,方著为令”。这一事件
A.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型教育制度的确立 |
B.推动了国人价值观念和知识体系的更新 |
C.推动学校教育内容开始突破传统经学典籍 |
D.反映了民主共和成为历史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