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关于家庭农场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家庭农场”起源于欧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家庭农场历史悠久。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称鼓励和支持农民承包的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当前各地方行政村积极开展“互换并地”的政策,减少农户耕作的地块数,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材料二:在吉林省延边州,很多农村青壮年出国劳务、进城打工。为解决农村无人种地的难题,2008年延边州开始探索“家庭农场”模式,即由农场承包村民的土地,付给村民租金。几年来全州土地流转面积和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城镇化率达到67.04%。
(1)比较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家庭农场”生产特点的异同。
(2)分别评价吉林延边和上海松江发展“家庭农场”的气候条件。
(3)概述“家庭农场”对吉林延边地区的积极影响。
(4)分析上海农业用地基本分布于松江、崇明等郊区的原因;分析松江“家庭农场”大量生产蔬菜的原因。
中俄近年来双边经贸和科技交流非常活跃,两国科学家对贝加尔湖进行了综合科
学考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明贝加尔湖的成因。
(2)结合所学知识,图中A河流存在凌汛的自然条件及其凌汛发生的主要时期。
(3)简要分析图中B城市近年发展迅速的区位条件。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规划建设的“西三角经济区”(图18)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至天水经济带,将打造成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我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材料二 2010年春节后,中西地区的农民工开始外出打工,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人数有所减少。东南沿海地区企业招工困难,出现了一定规模的“民工荒”。
材料三 从2004年到2010年,中央连续发了七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全国粮食连年增产,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长。
材料四 成都、西安气候统计资料
(1)分析西安和成都冬季气温差异的原因。
(2)结合材料分析造成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的原因。面对“民工荒”现象,你认为东南沿海地区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3)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相比,规划建设中的西三角经济区有那些有利条件。
世人瞩目的青藏铁路试运营后一年后已于2007年7月1日正式运营,读图17回答下列问题。
(1)①地区是青藏铁路的最高点,也是世界铁路的最高点。①地区位于
A.念青唐古拉山 | B.巴颜喀拉山 | C.唐古拉山 | D.昆仑山 |
(2)a为山脉;c、d两段地形变化的特点是。
(3)青藏高原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读我国某区域图16,回答下列问题。
(1)历史上项羽以“破釜沉舟”之势,获“百
二秦关”,控“八百里秦川”。 “八百里
秦川”所在位置是图中的_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2)根据图中信息说出该区域的地形特征。
(3)该区域优势的自然资源是______________。
如何将该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请你为决策部门出谋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