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表:2008-2012年农村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实际增长速度
材料二 李克强总理指出,关于施政目标,可以说中共十八大已经做出了全面部署,这就是本届政府的施政目标。第一,还是持续发展经济。第二,是不断改善民生。也就是说要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持续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如果说政府也是民生政府的话,就要重点保障基本民生,来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努力逐步把短板补上。还要坚守网底不破,通过完善低保、大病救助等制度,兜住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第三,是要促进社会公正。公正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也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
材料三 十八大报告指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说明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及图表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为缩小收入差距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一届政府施政目标的依据。
(3)阐述材料三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
材料一: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个成员国。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指出,世贸组织的成员地位是中国经济腾飞的稳定器和加速仪。
材料二: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增多,国际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经济增长受资源环境约束、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1)从职能范围看,世界贸易组织属于何种国际组织?(2分)
(2)结合当今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分析世界贸易组织的存在价值。(10分)
在1974—1975年的经济危机以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多年受冷落的新自由主义适应这一需要,在否定凯恩斯主义的声浪中占据了美英等国主流经济学地位。20世纪70年代,新自由主义思潮流入拉丁美洲,进入80年代后在拉美迅速流行。而目前,在拉美赞同新自由主义学说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已屈指可数,在各种场合都可以看到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
(1)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是什么?(6分)
(2)为什么新自由主义在拉美各种场合受到批判?这对我国经济实践有什么启示?(6分)
目前,新一轮的文化体制改革,将文化产业定位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有同学认为“在市场经济日臻成熟的条件下,文化改革发展应注重经济效益,大力推动产业化进程。”
理由在于:文化面对市场时具有商品属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运用上述《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和评价该同学的理由是否充分支持其观点。(12分)
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等,开展增值税改革试点,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的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交通运输业适用11%的税率,研发和技术服务、文化创意、物流辅助和鉴证咨询等现代服务业适用6%的税率,逐步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增值税改革带来的变化以下表为例:
表一:某交通运输企业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实施后的税负变化
试点 |
营业额(单位:万元) |
税率 |
应纳税额(万元) |
||
之前 |
10000 |
3% |
300 |
||
试点 之后 |
不含税的销售收入 (单位:万元) |
销项 税率 |
该企业购自外部的中间投入(万元) |
进项 税率 |
应纳税额(万元) |
10000 |
11% |
5000 |
17% |
A |
表二:上海本地交通运输类某股票在增值税改革政策出台后的表现
(1)将表一中A处的数据补充完整,并概括出表一和表二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2)有人认为,增值税的改革对企业发展有利,但会减少财政收入。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2011年10月18日下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全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让文化走出去,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说明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