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2年,中国科技精彩纷呈。这一年,"神九"牵手"天宫","蛟龙"载人深潜,展示了我国科技创新的高度和深度;这一年,全部采用国产CPU和系统软件构建的千万亿次计算机投入运行,大亚湾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彰显了我国科技创新的速度和广度。这一年,16颗北斗完成亚太地区全覆盖,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入列,歼-15战机完成航母起降飞行,从太空到海洋,从宏观到微观,我们用科技的力量书写中国骄傲。
--摘编自2013年1月5日《经济日报》
材料二世界科技正处于新一轮革命的前夜,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需求拉动,知识和技术体系的内生驱动,科技和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的深度融合,共同推动科技呈现出多点突破、交叉汇聚的生动景象。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进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关联着人类的发展和幸福。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科学技术更是改变国家命运、开创美好未来、创造幸福生活必须依靠的强大力量。
--胡锦涛在出席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二十三届院士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现实意义?
(2)青少年应该为祖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好哪些准备?
材料一:上海市某重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小春,体重不足40公斤,书包却足足有6公斤重。他告诉记者,自从四年级就这样了,班里用拉杆书包的占了约30%,不光是书包不轻,做作业的压力更重,“连每天的午休时间都被占用了。”
材料二:欣赏漫画《我想快乐飞翔》
(1)材料中小春和他同学的遭遇,你遇到过吗?面对如此“负重”,你的感受和反应是什么?
(2)有人认为,“减负”就是完全消除学习中的压力,让学生“轻装上阵”。这种观点对吗?
(3)结合材料二说明要让学生要做到“快乐飞翔”,“减负”应该减什么?学生要做到“快乐飞翔”,应该怎么做?
情景分析:
小芳是某初中应届毕业生,临近中考,她的心情一直很烦:妈妈希望她考上重点高中,老师希望她中考考状元;在与同学相处时,自己的作业没完成,其他同学又来找她帮忙……小芳的精神几乎崩溃,她感觉“太累了,太累了!”
(1)你认为小芳感觉“太累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假如你是小芳的好友,你打算给小芳提出哪些建议,让她从“累”中解脱出来?
材料一:观察下面漫画《女博士的就业观》
材料二:根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50万人,比2014年增加22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严峻。
(1)请针对漫画中女博士“毕业后死都不下基层“的说法谈谈你的看法。
(2)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讲话一: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讲话二: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摘自习近平主席2014年5月4日青年节在北京大学的讲话
(1)讲话一中的“贵在有恒”要求我们树立怎样的学习观念?
(2)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如何“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
材料一:教育,是强国之路的基础。近年来,国家在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努力增加教育经费投入。2014年全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4488.2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4.30%,比上年的4.28%增加了0.02个百分点。
材料二:2015年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主席习近平首先向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于敏颁发奖励证书。李克强总理在颁奖大会上指出:国家繁荣发展的新动能,就蕴涵于万众创新的伟力之中。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创造力,使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在全社会兴起万众创新的热潮,使中华大地处处充满无限生机和创造活力。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3)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青少年如何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名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