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1954~2005年我国江淮地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形成梅雨的天气系统及出现时间分别是
| A.高压中心,3—4月 | B.低压中心,4—5月 |
| C.锋面,6—7月 | D.反气旋,7—8月 |
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
| A.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 |
| B.在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 |
| C.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 |
| D.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 |
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
| A.江淮地区梅雨强度增大 | B.通讯卫星信号易受干扰 |
| C.漠河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 D.耀斑爆发强度减弱 |
读下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农业区。据此完成1-3题。
甲地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A.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 |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
|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
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
| A.小麦 | B.水稻 | C.棉花 | D.青稞 |
丙地区和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 A.灌溉条件差 | B.日照时间长 |
| C.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 D.土壤盐碱化严重 |
读“甲、乙两新工业区分布图”,完成1-2题。
下列有关甲、乙两新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工业区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的高新技术工业区 |
| B.新工业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知识密集 |
| C.新工业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
| D.新工业区的工业都以轻工业为主 |
乙图新工业区发展条件与我国武汉“光谷”相比较,不同的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 B.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
| C.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 | D.军事订货 |
下图中a、b是北半球某地理要素等值线,且a>b。M、N分别位于图中a、b线之中点。分析回答1-3题
若a、b是纬线,M、N在同一经线上相距2220千米,当国际标准时间为6点时,M地为正午,其太阳高度角为0°,同时,观测到北极星的高度为70°,则N地可能
| A.昼长夜短 | B.受冷高压控制 |
| C.河流出现凌汛 | D.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刻 |
若a、b是等压线,则M地
| A.盛行偏南风 | B.气温略高于N地 |
| C.受快行冷锋影响 | D.以晴朗天气为主 |
若a、b表示等潜水位线,MN表示某河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水补给地下水 | B.河流水能资源丰富 |
| C.河水由N流向M | D.河流东岸侵蚀严重 |
假如图为某岛屿,读图判断1-2题。
目前,该岛主要采取风力发电提供照明,该岛盛行风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 B.西南风 | C.东北风 | D.西北风 |
①处海滩有一海滨浴场,始终生意清淡,其自然原因主要是
| A.位于海湾,风浪太大 |
| B.常有威胁游客安全的鲨鱼、白熊、海象出没 |
| C.邻近的陆地经济落后,旅游市场狭小 |
| D.夏季降水多,日照弱,气温偏低 |
读下图回答1-2题。
图示地区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甲—热带草原气候乙—热带雨林气候 |
| B.甲—热带雨林气候乙—热带沙漠气候 |
| C.甲—热带草原气候乙—热带季风气候 |
| D.甲—热带雨林气候乙—热带草原气候 |
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范围中与甲地相符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