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茶农颇具智慧,能制作出一种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绿叶红镶边的半发酵茶——乌龙茶。为了解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和原理,某兴趣小组上网查找资料得知:①茶树的叶肉细胞内含有一种叫茶多酚的植物碱,可以在茶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氧化的茶多酚使茶叶变红。 ②乌龙茶的制作工艺: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最关键的便是做青阶段,将萎凋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摇动,叶片互相碰撞,擦伤叶缘细胞,从而促进酶促氧化作用。…… 叶缘细胞的破坏,发生轻度氧化,叶片边缘呈现红色。叶片中央部分,叶色由暗绿转变为黄绿,即出现“绿叶红镶边”。
请结合你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茶多酚最可能存在于植物细胞的 中,茶多酚氧化酶最可能存在于
(以上两空均填细胞结构),做青过程中边缘细胞擦伤,有利于茶多酚与茶多酚氧化酶的充分接触。
(2)在做青时,需将温度控制在30~40℃范围内,其原理是
,从而使茶叶边缘部分发生轻度氧化。
(3)在炒青过程中,是迅速将温度提高到70℃左右,目的是 ,
从而保持茶叶中部茶多酚不被氧化;从乌龙茶制作工艺和效果来推测70℃温度会导致
(填“全部”或“部分”)叶绿素的破坏。
(4)某兴趣小组了解到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和原理之后,想通过实验探究茶多酚氧化酶的最适温度是多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取生长状况良好的新鲜茶叶120片,随机分成 组,每组叶片数目相同;
②预设实验温度依次为30℃、32℃、34℃、36℃、38℃、40℃;
③将各组新鲜茶叶放入预设温度的恒温箱中,保温1小时;
④观察并统计茶叶变成红色比例。
该实验小组设置的各个实验组之间互为 实验。该实验小组在保温1小时后观察发现,各实验组茶叶颜色均为绿色,并无差异。经讨论分析,其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a、 ;
b、 。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的一项重要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假设某高等雄性动物睾丸里的一个细胞分裂如图①,其基因A、a、B、b分布如图,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图①对应于图②中的段。若出现基因型为aaBb的子代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
(2)图②中CD段所能代表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原因为。
(3)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②中的段。
科研人员以常规稻作(不放养鸭、使用农药和除草剂)作为对照,研究“稻鸭共生”生态系统中碳的输入与输出情况,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生态系统 |
输入碳(㎏/hm2) |
部分输出碳(㎏/hm2) |
|||
人为输入 |
总输入 |
水稻籽粒 |
鸭 |
CO2等气态碳 |
|
常规稻作 |
287.75 |
15329.81 |
7845.77 |
- |
1819.36 |
稻鸭共生 |
1916.88 |
18649.94 |
8700.63 |
175.44 |
3629.94 |
(1)请写出“稻鸭共生”生态系统中一条含有三个营养级的捕食链。
(2)请列举上表中“人为输入”碳的两个实例 。“总输入”碳中,除了“人为输入”外,其他输入碳的主要途径是 。
(3)下面是“稻-鸭共生”生态系统中水稻种群碳输入和输出模型。除了图示输出碳的途径外,输出碳的途径还有 、 。
(4)与常规稻作相比,“稻鸭共生”生态系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
Ⅰ甲图表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亲核蛋白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功能。乙图为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注射实验,结合两图回答问题
甲图乙图
(1)核膜由层磷脂分子组成,主要成分还有,核膜上的数目多,它们的作用是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从乙图可知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其部决定并需要。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这些功能与结构(填数字)有关,结构②的作用是。
Ⅱ.下列细胞参与构筑机体免疫的防线。请回答有关问题:
(3)图中A、B、C、D四个细胞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 。
图中B可以是由 细胞经抗原刺激分化而来。
(4)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体后,主要侵染 细胞。
(5) 用简图表示HIV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
某研究小组测得在适宜条件下某植物叶片遮光前吸收CO2的速率和遮光(完全黑暗)后释放CO2的速率。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下(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是指单位面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CO2的量),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光照条件下,图形A+B+C的面积表示该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其中图形B的面积表示,从图形C可推测该植物存在另一个的途径,CO2进出叶肉细胞都是通过的方式进行的。
(2)在上述实验中,若提高温度、降低光照,则图形(填“A”或“B”)的面积变小,图形(填“A”或“B”)的面积增大,原因是。
(3)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研究动物患肥胖症的原因,可以为人类有效科学减肥提供依据。减肥瘦素是动物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机体脂肪储存量越大,瘦素分泌越多。下丘脑的某些细胞接受到瘦素信号后,机体能通过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网络调节摄食行为。
(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物质;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
(2)组成瘦素的基本单位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瘦素蛋白,必须通过进行加工和运输才能分泌到细胞外,随运送到全身各处。下丘脑中的靶细胞
通过来识别瘦素。
(3)现有两类患肥胖症的小鼠,A类小鼠肥胖是瘦素受体基因缺陷所致,B类小鼠肥胖原因未知。分析以下实验:
组别 |
处理措施 |
正常饲喂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结果 |
1 |
正常小鼠与A小鼠连体共生 |
正常小鼠摄食量明显减少,A小鼠无变化 |
2 |
正常小鼠与B小鼠连体共生 |
正常小鼠无变化,B小鼠摄食量略微减少 |
3 |
A小鼠与B小鼠连体共生 |
A小鼠无变化,B小鼠摄食量明显减少 |
(注:连体共生即通过手术使两只小鼠的血液循环贯通)
①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连体前A小鼠体内瘦素的含量比正常小鼠,B小鼠肥胖的原因最可能是。
②为排除手术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可增设一组处理措施为的对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