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城乡差别的扩大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新中国外交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结论与史实相符的()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制定
放弃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最终解决了万隆会议与会国的矛盾和分歧
C
尼克松总统访华
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有利于维护地区军事安全与促进经济合作

2014年,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时,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区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成就是()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活动
C.努力构筑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关系
D.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一认识是基于周恩来()

A.号召亚非国家实行不结盟政策
B.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促成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有学者认为,1954年不仅是新中国的法治年,也是新中国的外交年。下列选项能为这
一说法提供依据的是()
①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②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颁布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④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有学者认为: “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
D.参加日内瓦会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