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世荣主编的《西欧封建社会》中描述:问一位中世纪学者是哪里人,他的回答不是“法国”、“英国”或“意大利”等国人,相反,他总以出生和生活的地方作为答词,“我是坎特伯雷人”、“我是加泰罗尼亚人”等。这种现象表明
A.庄园的分散性和封建等级制的特殊性使西欧社会处于王权衰微、分裂割据的局面 |
B.封建等级制下封臣只向封主宣誓,忠诚于自己的领主而非国王及其所代表的国家 |
C.在当时情况下,西欧中世纪的人们还没有形成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清晰的国家观念 |
D.学者们处于对自己领主的忠诚、家乡的热爱以及对王权的鄙视有意回避国家概念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
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
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 | B.田庄规模生产 | C.个体农户耕作 | D.官府募民耕作 |
下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A.人寿年丰 | B.祈盼丰收 | C.庄稼收获 | D.祭祀谷神 |
下图是关于20世纪中国立宪运动的一幅漫画。漫画的寓意是:
A.清王朝和立宪派在宪政运动中的态度不同 |
B.清王朝积极支持宪政改革 |
C.宪政运动不符合中国国情 |
D.立宪派以立宪破坏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