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史观主张用宽视野对历史进行整体认识,从长远的社会发展看历史的脉动,从中西比较看历史事物的特殊性。以此了解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洞悉其背后深刻的自然环境、经济和文化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视角一 洞悉中外并生的“思想繁荣”
周朝社会,人的思想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在西方那种多元社会里,各种社会力量都通过法制以获得平衡。而在古代中国,儒家开创的伦理道德传统,使中国文明比其他任何文明都更为注重伦理道德的价值。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促使东西方“这一思想繁荣时代”到来的因素。(8分)
视角二 认识影响近代的“东西文明”
1400年到1800年间,相比于世界其它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这基于两个原因:亚欧非大陆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新型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这有助于将理性科学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为的标准。
——埃德蒙《世界史:大时代》
(2)依据材料,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近代历史上世界各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促进。(8分)
视角三 探寻各具特色的“文明传承”
西方文明发展史是几个民族的接力长跑,一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后走向了衰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民族就接过了这个文化的接力棒,创造了又一个辉煌的文明……一棒一棒传到今天,每次毁灭都是新的契机。中华民族则没有这样的接力,华夏族一直是主体,只是不断的扩大容量。
(3)你是否赞同材料中“文化接力”的观点?说明理由。(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10月31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老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14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1位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
材料二:
材料三:据统计: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首批院士96人,留学专家46名,占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三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名受奖者中21名是归国学者。
——《百年接力留学潮》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钱学森之问”反映了什么问题?应当如何解决教育领域的这些问题?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提高公民素质的努力取得了哪些成就?(举三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焉。……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乐?
材料二:伏尔泰说:“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脖子上带着轭(套在牛马脖子上的器具),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就带着踢马刺吗?”霍布斯说:“人们为了保卫自己,结束无政府状态,就必须建立一种足以慑服所有人,使每个人都服从其命令的共同权力。这种权力不是神授的,它只能来自人们在一起相互订立契约……”。孟德斯鸠说:“如何防止或避免暴政呢?只有把国家权力重新划分,即实行三权分立,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避免暴君的出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主要主张,并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背景。
(2)归纳材料二的主要思想。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李贽不能开拓出一条新路,而启蒙思想却能成为法国大革命的锐利思想武器的主要原因。
人类的历史,经历了从专制到民主自由的漫长过程。在追求政治民主的过程中,每个国家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格言说:“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若能让两个魔鬼相互制约、平衡,就能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
——经济学家杨小凯
材料二 美国即联邦制……中央政府只从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的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
材料三 联邦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总统不对国会负责,而且可以否决国会所通过的法案。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四 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选举产生。总统与参众两院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法国1875年宪法
(1)材料一中的格言常被人用来形容美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是指美国的哪一项制度
设计?最早系统阐述这一设计的思想家是?
(2)材料二所说的是美国政治制度的哪一特点?
(3)据材料三、四指出,美、法两国总统在产生方式和权限方面有何不同?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五周年,阅读材料:
材料一 1896年4月17日丘逢甲用血和泪写就一首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
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896年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鼓舞了被压迫、遭侵略的民族进行解放战争的信心和勇气。
——胡锦涛《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讲话》
请回答:
(1)“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之后重新回归祖国,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18分)在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中,始终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划分君、相权限成了历朝历代制度设计中的头等大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代的朝廷,主要由“三公”和诸卿组成。“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从制度上说,秦朝应有太尉的官位,实际上大概未曾具体选任担当这一职务的官员。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书省起草诏书后,呈送皇帝,(皇帝若同意)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为皇
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加予复核。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中书省重拟。若诏敕获得门下省同意,送尚书省执行。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后世子孙永不许恢复宰相制度,如有人如此请求,即以叛逆论罪,凌迟处死。——朱元璋
材料四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宋太祖后,大臣上
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吴晗《朱元璋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代“三公”的主要职责。试分析秦代太尉一
职从未授予大臣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唐代宰相制度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作用。
(3)材料三中朱元璋下达命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人们习惯上把明中期以后的内阁首辅徐阶、高拱等人称为宰相,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4)材料四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