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外国人传教士费吴生曾提到:“北伐战争不仅是像美国南北战争一样的内战,而且是集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及文艺复兴于一身的大运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他主张国民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统一全国 |
B.他认为中国应召开议会,实现工业化 |
C.他认为北伐战争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
D.他肯定北伐战争是国民党正在进行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改革 |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兴起的直接背景是()
A.西方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 B.苏联和东欧经济陷入了困境 |
C.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 D.西欧建立了政治和经济联盟 |
“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地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对于上述毛泽东著作中“两类矛盾”学说理解正确的是( )
A.分清敌我与是非问题是中国建设道路的核心内容 |
B.该学说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起了指导作用 |
C.该学说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
D.该学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有益的 |
“供应学派”(兴起于20世纪后期)认为:“过去的反通货膨胀政策过分注重需求而忽略供给,即忽略了运用刺激生产力的方法来同时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该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的主要不同是
A.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需求 | B.降低企业税率,刺激投资于生产 |
C.扩大国家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 D.扩大财政赤字,刺激经济高增长 |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
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
奥古斯都允许外出当兵的儿子,对他在服役期间取得的财物享有合法权利,如果该儿子在未立遗嘱的情况下死亡,其财产将转归其父。后来,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在其他各种公务部门服务时获取的财物。此外,对不是来源于父亲的财产,同样也允许儿子享有一定程度的利益。材料说明在罗马帝国时期( )
A.用法律来协调财产权的矛盾 | B.父亲的利益是执法的唯一标准 |
C.积极鼓励儿子离家外出当兵 | D.父子关系是法律关注的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