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是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7月发行的一枚邮票,它最大的历史价值在于
A.反映了美国对中国抗战的立场态度 | B.表明美国认为美中制度具有共同性 |
C.佐证当时美国承认的中国政治版图 | D.佐证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形成 |
《山乡巨变》中的亭面糊与老婆的一段对话,他老婆说:“搭帮共产党,好不容易分了几丘田,还没有作热,又要归公了。”他说:“这不叫归公……。我们单干了一世,发财没有?还不是年年是个现路子,今年指望明年好,明年还是一件破棉袄。”据此材料,该政策最可能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
B.大跃进运动 |
C.农业生产合作社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德国学者韩博天说:“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这种方法最能体现在:
①社会主义工业化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A.①④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③④ |
1945年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1947年公司上交财政及税利达437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该公司的经营:
A.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 |
B.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 |
C.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 |
D.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
纵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一直是传统主流经济政策。但随着农业、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商业也在打压中“自强不息”发展起来,一方面不断冲击着统治者的固有经济政策;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逐渐主动给予“宽容对待”。下列对统治者“宽容对待”的认识和理解,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事实上是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破产的鲜明体现 |
B.是古代中国统治不力,统治者不得已而为之 |
C.是商业发展、商人地位不断提高冲击的结果 |
D.是古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必然结果之要求 |
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泊”),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这说明徽商()
A.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 | B.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 |
C.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 | D.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