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概述孔孟之道在近代中国社会地位发生的变化及其社会背景。

科目 历史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的资金流动、人才流动和技术转移日益频繁。从1930年到1990年,随着世界全新沟通的实现,空运成本已从平均每英里68美分降到11美分,纽约与伦敦的三分钟的电话费从244美元降到3美元1964~1965年在纽约举行的世界展览会上,沃特•迪士尼公司的一句广告语说:“世界太小了。”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 海南在30多年里书写全国最大改革“试验田”的春天故事,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个重要窗口。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这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审时度势作出的历史性战略决策。

﹣﹣摘编自《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世界太小了”这一广告语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对支持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口数量在世界人口总数中的比例

﹣﹣摘编自葛剑雄《疆域与人口》

(1)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人口在1400﹣1800年增长的经济因素。

世界政治格局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又不断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战后逐步形成美苏两极格局。这一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两极格局之下,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这一标志的出现,使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冷战”期间,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即使在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也采取克制与妥协,从而使危机逐步降温,与此相关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的最终结果说明了什么?
(3)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是美苏两极格局之外的第三股政治力量。它所奉行的政策是什么?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
(4)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使国际关系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
材料二“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阳贵而阴贱,天之制也”。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性与天道,一也,天道降而在人,故谓之性。性者,生生之所固有也。循是而之焉,莫非道也。——《二程集》
性即理也。……于是人物之性,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
——《中庸章句》
道塞宇宙,非有所隐遁,在天曰阴阳,在地曰柔刚,在人曰仁义,仁义者,人之本心也。
——《陆九渊集》
(1)指出材料一中“天”的含义,概括材料的共同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据此分析“天”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理学家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对儒学的发展?

制度的变革和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同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向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就世界大国英国而言,大宪章是在13世纪初成文的,过了近五个世纪,君主立宪才成为成文的宪政原则,而民主制的逐步完善还要通过19至20世纪的多次改革。真实意义的‘一人一票’的民主直到20世纪中叶才在英国实现,此刻距大宪章已有七个世纪的历史,距光荣革命也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如何变化的?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试用所学知识来论证这一观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英国“民主制的逐步完善”的过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