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服饰和社会习俗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西方现代文明伴随着工业化浪潮向全世界扩散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服饰和社会习俗的改变也成为中西文化融合的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苗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迎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
——《康有为政论集》(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基本主张,并说明其主张的理由。
材料二

材料三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
——《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是如何“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的。
材料四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
(3)根据材料四,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存在消费不足等弊病。提出:政府必须放弃自由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这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自由主义的一次革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凯恩斯理论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有何影响?
材料二、1953年美国家庭股票持有情况统计表


超级富户
非常富户
一般富户
其他户
户数比重
0.5%
0.5%
9%
90%
股票比重
46.5%
13.5%
29.3%
10.7%


请回答:
(2)材料二反映了美国社会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此出现了以下两种议论、看法:
看法一、漫画:“My god ! It is unfair”(“天哪!这不公平!”)

看法二、“……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刘心武《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请回答:
(3)你赞同材料三中的哪种看法?依据材料概括其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只选其中一题解答,两个都答只按第一题给分,6分)

在1500年以后的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亚非拉国家,正如一个埃及记者所说,“我们已经陷入了重围”

请回答:
(1)根据所学概括公元1500年之后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并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积极作用。
(2)在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陷入了重围”的亚洲国家在19世纪做出了不同的反应,请结合史实说明两种不同反应的类型。
(3)与19世纪的世界市场相比,当今世界市场有什么新的进步?还存在什么“种种问题”?(列举两例即可)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结合在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上述不同时期发生在俄国、美国、中国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各是指什么?
(2)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何特点?说明其共同本质。
(3)三次改革作用的共同之处是什么?据此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美国成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它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2/3,黄金储备的2/3,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大象出版社《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项目
20世纪70年代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2.8
1.9
-2.5
3.6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经历了一个长达十年的经济增长期,特别是在90年代后半期,美国出现了“两高”(高经济增长率和高生产增长率)与“两低”(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的局面。再次超过欧盟,把日本远远地甩在后面,重新巩固了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大象出版社《历史》必修Ⅱ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现材料一所述经济状况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推动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上述变化的因素。(4分)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摘要: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得享有以下身体、保有财产及营业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书信秘密、居住、迁徙之自由。……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原则。并简要评价《临时约法》.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简称1954年宪法)内容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2)结合材料二,指出1954年宪法的性质和特点。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简称1982年宪法)内容摘要: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3)结合材料二、三,指出与1954年宪法相比,1982年宪法在内容上体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4)由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现代中国宪法制订、修正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