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南方建立革命政权对抗北洋政府。1919年,北、南政权各派代表组团参加巴黎和会,共同拒绝和会签约。对此解析最合理的是
| A.南北政权均坚持中国权益 |
| B.列强扶持各派分化瓦解中国 |
| C.南北消除对抗实现国家统一 |
| D.革命党和北洋军阀同流合污 |
“前者史家,不过记述人间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虽名为史,实不过一人一家之谱谍”。此处梁启超批评了我国的传统史学的缺点是:
| A.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 | B.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 |
| C.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 | D.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 |
以下是中国古代两本史学名著的篇目,与这两书体例相同的著作分别是
| A.司马光《资治通鉴》/希罗多德《历史》 |
| B.司马光《资治通鉴》/司马迁《史记》 |
| C.司马迁《史记》/袁枢《通鉴纪事本末》 |
| D.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 |
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市民因为不满市容管理的混乱,决定向公共租界的市政管理当局递交意见书。他们应该把意见书递交给:
| A.工部局 | B.巡捕局 | C.公董局 | D.上海道台 |
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载:“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与“上海兴”有直接关系的是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 C.中日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大众最先接触的媒介是
| A.电影电视 | B.电报电话 | C.报刊杂志 | D.铁路交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