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认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即“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
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
欧胜出。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 | B.资产阶级革命 |
C.工业革命 | D.中国社会制度落后 |
1926年3月25日《新青年》发表了瞿秋白的《国民会议与五卅运动》一文,对五卅运动进行了总结。其说法与现在的观点比较吻合的是
A.“国民革命联合战线,足以使帝国主义不敢一致进攻” |
B.“国民革命中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足以破坏联合战线” |
C.“中国的国民革命从五卅运动开始了” |
D.五卅运动“使中国的政治运动第一次群众化” |
黄埔军校成立后,国民党请共产党派一位共产党员任军校政治部主任,这主要体现了
A.国民党对共产党没有猜疑 | B.国民党的合作态度比较积极 |
C.共产党擅长做政治思想工作 | D.黄埔军校重视革命思想教育 |
毛泽东对新三民主义的评价是:“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下列对新三民主义性质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纲领 | B.无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 D.各革命阶级的斗争纲领 |
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期间,共产党内发生激烈的争论,张国焘反对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马林和陈独秀提出“一切工作归国民党”。这两种观点的实质是
A.主张实行国共两党合作 | B.否定中共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 |
C.反对国共合作 | D.主张国民革命由国民党领导 |
北伐战争期间,湖南的农民发展最为迅猛,与其他省份相比,最突出的表现是
A.农民在农会的领导下,纷纷起来推翻地主阶级的政权和武装 |
B.湖南农民在农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湖北、江西人民收回英租界的斗争 |
C.湖南省成立农民协会,积极组织农民支援北伐战争 |
D.毛泽东发展《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