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 B.确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
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见图)。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
请概要写出你对甲、乙、丙三种看法的理解。
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 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知识幻灯片1) |
关于老子思想的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道”是抽象的,“道”派生了人间万物 | B.“天法道,道法自然”,否定天命论 |
C.矛盾的对立双方,无需条件,就可以转化 | D.“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任何事都不管 |
济宁是伟大思想家孔子的故乡,其思想历经两千多年,直到今天还对世界产生着广泛深远的影响。2007年12月30日,日本首相福田到曲阜参观,并欣然题词“温故创新”。下面对孔子思想的认识,正确的是()
A.孔子思想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 B.“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和精华 |
C.孔子思想适应了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 | D.孔子思想在战国时被确立为正统思想 |
对右图的漫画所反映的历史观最有力的驳斥的证据是( )
A.日本曾经遭到原子弹轰炸 |
B.日本解放了亚洲各国人民 |
C.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
D.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