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 B.确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
李明同学在撰写历史小论文时引用了如下材料:“1961年,苏联成功发射载人飞船,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美国政府十分震惊,马上着手制定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1969年,美国成功发射‘阿波罗1l号’飞船,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这篇小论文最恰当的主题应该是:( )
A.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B.论科技和冷战的关系 |
C.论科技与战争的关系 | D.论科技造福人类 |
“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以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作人民还是国王,或者称作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要说,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而且我将设法离开那里,到别的法制下生活”。这段话主要表明作者:( )
A.认为无限制的权利即暴政 | B.倾向民主制但并不热爱民主 |
C.反对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 | D.公民应享有绝对自曲 |
《民主与城邦的衰弱》一书中指出:“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 | B.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
C.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 | D.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 |
阅读我同经济增长率变化曲线图,指出造成其中最低点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自然灾害的影响 | B.三大改造造成的直接后果 |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行 | D.大跃进运动的推行 |
新中国成立后,便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敢与帝国主义阵营的霸主美国叫板,一举收回外国兵营。这表明我国政府坚定地执行了毛泽东提出的外交
方针是:( )
A.“反对霸权主义” | B.“一边倒” |
C.“另起炉灶” |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